第179章(第3/4頁)

元裏朝歐陽廷眨了眨眼,“老師,你繼續看著就好了。”

等他們師徒二人喝完了半壺酒,兩個小孩也解開了謎底。仆人將繩子解開,兩個孩子攥著拳頭激動地歡呼一聲,還沒興奮完呢,就見仆人又從箱子裏面搬出了一個稍小些的箱子,箱子鎖扣裏還是纏著一根繩子和一個謎語。

兩個孩子頓時傻了。

見到他們這樣,歐陽廷樂得哈哈大笑,元裏也忍不住笑意,他單手支在桌子上扶住額頭側頭看去,嘴角勾起,眼睛浸著酒意地看著兩個孩子,面上帶著若有若無的隱隱戲弄之意。

在一旁看著元裏的林田抹了把眼角,歡喜地在心裏想:主公這樣真是太好了。

*

二十日後,何瑯同關之淮帶兵來到了徐州。

元裏埋伏在揚州的糧料院人員也暗中送來了一條消息:陳王回揚州後開始調兵了。

元裏燒了紙條,面色平靜。

他和陳王算賬的時間到了。

平定天下的時機也到了。

只要能拿下陳王,他手裏就有了七個州,還是天下最為重要的七個州,幾乎占據了大半個天下。剩下的州已經沒了抵抗之力,若是乖覺聰明的,自然會跟他俯首稱臣。

從十八歲到如今,元裏今年已經二十七了。

九年的努力,九年的謀劃,終究要迎來了最後的結果。

元裏心中毫不畏懼,恰恰相反,他充斥著無數的激情和戰意。

陳王是元裏遇到過的最棘手最難對付的對手,但元裏卻篤定,這一戰只會是他贏。

沒有第二個結果。

元裏下令大軍整備,率領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往揚州逼近。

同時,他也令揚州內的糧料院人員展開了動作。

揚州內。

接到命令後,糧料院人員迅速關閉了米糧店,並在夜中清空了倉內糧食。

這幾年來,糧料院人員在暗中掌控的米糧店越來越多。

他們會在秋收後用高價收購米糧,行事又公道,還拿了許多銀子和當地的豪強官員打好關系,因此得了余糧的百姓都會將自家糧食賣給他們,甚至其他米糧店也會將余糧賣給他們好賺差價,官府也很少為難他們。

這一大筆銀子砸下去的效果顯著,多年來,揚州內的米糧店多半已經被糧料院暗中掌控,哪怕是百姓也認準了糧料院名下的米糧店來賣糧。

不止是米糧店,揚州的田地也被糧料院買走了許多,不種五谷,只種不能吃的棉花。

元裏麾下士卒所用的棉衣被褥大多都來自於揚州所種的棉花,揚州本地的百姓有機靈的人見到有其他地方的大商人專程來揚州收棉花,且收棉花的錢竟然比糧食還高之後,他們也動了種棉花的心思。

等種棉花的人發了財後,改種棉花的百姓越來越多,拿著錢去米糧店買糧的人也逐年增長。

陳王倒是知道這件事,但卻沒有在意。他忙著打天下,又哪裏能想到元裏這是準備跟他打貿易戰呢?

笑話。

誰能想到貧瘠荒涼的北方敢跟富庶的南方打貿易戰。

此時此刻,短短一夜之間,揚州的米糧店就關閉了大半。

百姓初期還未曾在意此事,但當糧價不斷高漲,剩下的米糧店中人擠著人買糧時,他們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好像有哪裏不對。

那些關了米糧店的店老板怎麽還不開門?

再不開門,他們家裏的糧食就不夠了啊!

這會兒剛開春,田裏沒糧。許多百姓已經習慣用貨幣去買糧食,揚州繁華,他們也沒有想到會有拿著錢買不到糧食的這一日。

百姓們傻了眼,官府們也傻了眼。

糧食就是百姓的命根子,沒了糧食,揚州百姓頓時人心惶惶了起來。

消息傳到陳王耳朵裏時,饒是陳王這等喜怒不形於色的人物都被氣得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揚州富庶,乃魚米之鄉,舉世聞名!這樣的地方怎麽可能沒有糧!”

屬下戰戰兢兢地道:“揚州的米糧店不知為何一夜關了大半,我帶人強行打開了他們的糧倉,竟發現這些糧倉裏一粒米都沒有……我又查了查,發現這些米糧店每年都會在秋收後高價收糧,百姓們都已習慣把余糧賣給米糧店,再等家中沒糧時去米糧店買糧了,這會米糧店一關,糧價突漲,買不到米糧的百姓已經開始躁動……主公,這恐怕是有人故意而為之啊。”

“廢話,這還用你說!”

陳王怒不可遏,呼吸急促,但怒到了極點之後他反而平靜了下來,“能悄然無聲在我揚州布下如此手段的人,除了元裏不作他想。他如今突然動作,想來是要與我對戰了。先撤我揚州糧食,令我揚州百姓慌張,再逼我官府放糧,好削弱我軍中作戰軍餉,好計謀,好耐心。”

要說元裏不是從幾年前就動了這個心思,陳王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