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第2/3頁)

浪花拍打著腿部,衣衫此起彼伏。遠處的人喊著他們吃飯,聲音穿過海浪,模模糊糊地傳入元裏耳朵裏。

楚賀潮忽然套了個東西在元裏的手上。

元裏擡起手一看,是一串小圓石頭串成了手鏈。

這一個個小圓石頭只有指甲蓋那般大,雕刻粗糙,圓得並不規則,一看就是新手所做。色澤不像普通石塊那般幹枯,反而有些溫潤質地。

難得的是,這串手鏈雖然很粗糙,但卻被磨得極其平滑,一點兒也不剌手。

元裏摸了摸手串,露出了個笑,“這是你做的?”

楚賀潮拉著元裏起身,板著一張英俊的臉,看天看地就是不看元裏,“去交州的船上閑得無聊,隨手做的小玩意,你喜歡就戴著。”

頓了頓,他咳了幾聲,低下聲音,“你當初送我的玉菩薩,逃命之時不知道掉哪裏去了……你別生氣。”

元裏心中好笑。

自從收到楚賀潮報平安的信後,那玉觀音便被他小心收了起來。見到楚賀潮之後都忘了拿出來,楚賀潮現在還不知道玉觀音到了他的手裏吧。

元裏準備找個機會再把玉觀音送給他,這會兒,他只想好好看一看手上的石頭手鏈。

愛不釋手地摸了幾下,元裏發現了一個小秘密,擡頭驚喜道:“這上面刻了字。”

楚賀潮面上一燙,連耳朵都赤紅了。他匆匆地拽著元裏就往人群走去,急躁地道:“等回去沒人的時候你再看,這會兒別看了!”

元裏憋著笑,“好。”

嘴上這麽說著,元裏卻悄悄地把圓石頭翻過來,偷摸去看裏頭的刻字。十顆石頭十顆字,這些字逐漸連成了一句話。

【樂君,我會為你疾奔而來。】

*

這一次回幽州,元裏並沒有走渤海回去,而是走內陸河。

每到一地,他都會將天子請出,令州郡官員拜見天子。

天子受郭茂影響,以為元裏此舉是想讓他坐穩皇位,嚇得每到一個地方都積極主動地吹噓元裏的功績,貶低自己的能力,話裏話外都透露著想要禪位給元裏的意思。

元裏則配合地一路苦笑搖頭,言明自己無法承擔重任。

他們倒是還好,但一路的州郡官員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沖擊。

一些早已看清天下局勢,知道改朝換代已不可阻攔的人沉默地閉上了嘴。一些忠君忠於北周的人則認為是元裏蠱惑了天子,但他們又能做什麽?

他們什麽都不能做,也什麽都做不了。

天下大勢已歸於元裏,他們只能期盼楚賀潮和元裏因利產生嫌隙。但現實和他們想象之中的相反,楚賀潮竟甘願屈居聞公之下,絲毫不掙這帝位一下。

面對元裏所率領的二十余萬大軍,沒有人敢對元裏說出一個“不”字。

即便有些不畏生死的清道夫想要用性命來維護北周皇室的地位,也絲毫撼動不了元裏分毫。

“天子有意禪位聞公”的消息,如烈火澆油一般迅速蔓延了出去。

這其中,少不了元裏部下的推動。

相比於外人,元裏的部下們早已激動得猶如打了雞血。日思夜想,無比焦灼地等待主公和天子歸來,等待元裏登上最高的位置。

他們比任何人都想要推動元裏登上皇位,比任何人都想要看著新朝誕生。甚至為了這個目的,他們就算傾家蕩產、付出性命也在所不惜。

但臣子們也有擔憂的事情——那便是他們不確定元裏究竟想不想登帝。

劉驥辛、相鴻雲等人是認為元裏想的,但他們並不能確定。因為元裏從來沒在他們面前表露過這種野心,而元裏的品行又端正而仁愛,對待天子也是盡心盡力。

聰明人總是會想多,尤其在這種關鍵的事情上,文以劉驥辛為首,武以鄔愷為首皆是憂心忡忡,憂心元裏若是不願意登基怎麽辦。

但都已經走到了這一步,登基一事已經不是元裏一個人想不想的問題,而是所有人都推著元裏往前,即便元裏不想,他們也會為主動為元裏披上黃袍,“逼”著元裏登基。

因此,在得知元裏勝了陳王之後,元裏的臣子們便自發地開始造勢了。

他們將這則消息傳遍了大江南北,糧料院也動用到了最大程度,不動聲色地控制輿論帶領節奏,編造朗朗上口的打油詩在民間傳播,令百姓們得知元裏愛民之舉,勾起百姓們最大的熱情和期待,借此造成天下人好像都在熱情期盼元裏能夠登基上位的局面。

哪怕有豪門地主不滿元裏做皇帝,有世家想要強烈抵制,但一看天下人好像都在說好話的時候,他們就遲疑了。

反對的人以為自己孤立無援,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進而沉默下來,不敢光明正大地與天下人敵對。

隨後,在元裏還沒回到幽州時,幽州、並州、冀州……有關於元裏的各種祥瑞開始百花齊放,一個接一個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