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戰爭的意義

對於明國來說,全新挑戰的開端,自然是與南宋的和平談判問題。

和平談判問題解決了,就可以開始在南宋身上動刀子,這邊割一塊,那邊割一塊,然後腌制一下,放在火上烤,烤的香氣四溢,再一口吃下去。

那絕對可以吃的滿嘴流油,香的很。

南宋很肥,很肥,很肥。

若是能把南宋的精華全都吃下肚子,明國為了整修黃河而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將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補充,整個國家的元氣快速恢復。

明國將迅速完成重裝上陣,開始開拓之旅。

中華秋海棠,將在十年之內顯現於世。

作為一切的開端,大明皇帝特別委托之全權談判使者辛棄疾,帶著全新的和平條款火速南下臨安,與張越景會合,盡快敲定和南宋的和平協定,讓一切塵埃落地。

洪武五年九月三十日,辛棄疾趕著時間抵達了臨安城外明軍軍營之中,見到了張越景,將中都朝廷的最新決議給張越景看了。

其他的都沒什麽大不了的,張越景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倒是對蘇詠霖要求南宋割讓泉州和廣州這件事情感到好奇。

“泉州和廣州啊……這有什麽用意嗎?”

“用意深遠著呢,這兩個地方可是南宋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瞧著主席的意思,這一回咱們大明要做很多大事情了,新的變化就要開始了。”

張越景笑了笑。

“我是不太懂,不過既然是好事,我跟著高興就是了,就是不知道河南兵團什麽時候能跟神機營一樣裝備上火器……”

張越景打量著辛棄疾的面色。

辛棄疾瞬間明白了張越景的意思。

“這方面也不歸我管,你別指望我能告訴你什麽消息,不過我可以告訴你,這種事情三年內你們都別想,成本真的太高了,一門炮一支槍那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裝備一支神機營已經很不容易了。”

“我是希望可以多一些裝備的。”

張越景嘆了口氣:“神機營,真的好強啊,要是河南兵團也能這樣裝備起來,一定非常厲害,打遍天下無敵手,那到時候對付南宋,我一支軍隊就能解決掉,不需要出動其他的兵團,還能節省軍費來著。”

“你知道的事情主席會不知道?參謀總部裏的人都是傻子嗎?”

辛棄疾無奈道:“但是這個事情吧,確實難,財政部的報告我也看過,現在列裝軍隊是不現實的,不過你且放心,這是大明的主要研究方向,往這裏頭砸錢的事情,朝廷不會心疼。”

辛棄疾一邊說著,一邊想起了之前蘇詠霖對他交代的事情。

也就是堅持大筆大筆往軍工方向砸錢不動搖的策略。

不少人都覺得這樣做不是十分必要,但是蘇詠霖堅持這樣做。

蘇詠霖堅持這樣做的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蘇詠霖認為軍事技術的進步會很大程度上加速民用科技的進步。

很多民用高科技從最開始就是軍事技術,只是後來轉為民用科技,才逐漸為人所知。

比如最有名氣的——互聯網。

蘇詠霖認為,歐洲之所以在明朝中後期之後把中國科技甩在身後,最重要的原因,或許不是什麽文藝復興,而是歐洲頻繁的戰爭倒逼他們發展軍事技術,並且進一步將軍用技術轉移到了民用層面,實現了產業升級。

那幾百年間歐洲頻繁的戰爭,各國之間幾乎打出了狗腦子,每個國家都在絞盡腦汁發展自身打敗敵人,否則就有亡國的危險,因此,他們不得不投入大量金錢和人力物力發展軍事科技,提高軍事力量。

就蘇詠霖所知道的,那個時代諸多的科學方面的大家之所以赫赫有名,主要原因便是他們為國家服務,研究軍事技術,甚至於歐洲在物理學方面的成就,也起源於戰爭需求。

戰爭,猛烈拉動了軍事科技的進步,軍事科技的進步又被轉過來用在了民生上。

而與此同時,中國,包括世界上其他地區所發生的戰爭的次數和烈度則完全沒有歐洲那麽猛烈,對於軍事科技的進步並不十分在乎。

一方面是生死存亡、尖峰時刻,一方面則是閑庭信步、歲月靜好。

一邊槍炮齊鳴、硝煙彌漫,一邊大明湖畔、盧溝曉月。

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裏,一旦雙方對碰展開競爭,誰會更強、更有優勢?

火藥技術、鋼鐵冶煉技術、動力技術、機械生產技術等等等等物理化學相關的技術發展,從最開始,都是軍事方面的迫切需求。

全歐洲的人才都在軍事領域削尖了腦袋絞盡了腦汁發展軍事技術,竭力讓自己國家的軍事裝備和軍事理論更強、更有優勢。

雙方的差距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之中被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