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7章 草原上會遍地飄揚大明國旗

根據戰前的戰略規劃,對於這大量的俘虜,明政府會進行甄別。

這第一步就是將林中部落聯盟的俘虜和汪古部、塔塔兒部兩個部落的俘虜分開來。

林中部落聯盟的全體俘虜和汪古部、塔塔兒部兩大部落的上層性質惡劣,全員惡人,必須要進行嚴肅的處理。

具體策略就是挑選其中的生育適齡女子編入明國戶口當中,然後送到各個邊遠地區和當地的光棍們婚配,幫助他們組建家庭,增加邊境地區的人口和穩定程度。

沒辦法,明國各個邊境地區生活環境惡劣,就算是願意響應國家號召遷居到邊境地區的居民們也多數不願意前往這些苦寒之地屯墾定居。

願意定居到那些地方的多數都是在歷次戰亂中失去家園和家人的窮困單身男子,他們看中了邊境地區優厚的移民政策,所以願意前往。

而女性則大多數不願意前往邊境地區定居。

邊境地區的“移民實邊”政策是必須要推行下去的,為此,蘇詠霖想了很多辦法,也不能改善邊境地區的人口結構。

最後辛棄疾提出來可以從北伐戰爭中獲得適齡女子,將她們挑選出來,編入國家戶口之中,分配到邊境地區和光棍們婚配,讓他們在當地繁衍生息,如此就能解決問題了。

辛棄疾為大家打開視野之後,林景春緊隨其後提出分配完成之後多出來的部分俘虜還能作為招募民眾定居邊境的特別條件,繼續招募更多願意定居邊境的單身男子,繼續移民實邊。

願意定居邊境屯墾建設的單身男子,不僅享有十分優厚的邊境定居政策,還能享受政府安排的配偶。

原來邊境地區居民不僅免稅五年,還能享受政府送地送房子送農具送牲畜的政策,算是直接幫著在邊境免費安家,拎包入住。

現在甚至政府還分配配偶。

想來便能夠吸引更多單身窮困男子主動前往邊境地區定居,增加邊境地區的人口數量。

不僅現在的問題可以得到極大改善,未來西域重新拿下之後,也能以此吸引更多的內地因為戰亂而出現的單身男子前往邊境居住,和駐軍共同居住,繁衍生息,逐漸將當地徹底變成華夏本土。

之前這樣的建議也只是建議,但是現在卻是可以真正實行的政策了。

適齡女子剝離之後,這一部分甄別出來的俘虜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明國建設邊疆地區和各地水利工程交通的重要勞動力。

他們會在勞動中幸福美滿的度過一生,沒有任何怨言的成為建設大明的【磚瓦】,在大明未來建設邊疆地區的行動之中,他們都是“重中之重”。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省錢。

畢竟大明出動民夫進行工程建設是要實打實的支付真金白銀的。

另外就是汪古部和塔塔兒部兩大部落內部遭受殘酷嚴重壓迫的底層牧民及其家庭。

明國將會把他們甄別出來,以家庭為單位制造戶籍,納入明國戶口當中,給予明國國民身份。

他們擁有豐富的放牧經驗,會在未來成為大同行省北部牧區畜牧業的主要勞動力,和未來北上的漢人牧民一起雜居,生活在一起,共同為大明的畜牧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蘇詠霖為此出動大量官吏和復興會員前往草原,協助當地軍隊安排處置這龐大的俘獲人口。

對於林中部落聯盟的俘虜們和汪古部、塔塔兒部兩大部落的上層統治階級的處理相對簡單,就按照對待敵人的方式來對待就可以了。

而對於數量廣大的底層牧民來說則相對復雜一些,但是難度也不大。

這裏頭的主要原因就是兩大部落被明國打服、收下當狗之後,由於貿易的昌盛,明國邊境地區的民族矛盾大大緩解,雙方不再進行戰爭,轉而用商貿代替戰爭進行交流。

隨之而來的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和平,以及兩大部落始料未及的內部階級矛盾的大大加強。

為了獲得更多的牛羊牲畜和各類草原特色手工制品和明國交易、賺取高額利潤,汪古部和塔塔兒部的頭人們從鐵血戰士化身和紳,一個兩個都打起了賺大錢的主意。

他們被海量財富和奢侈的生活弄昏了頭,對於所屬部落底層牧民的索取和壓迫力度大大增強,到了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的地步。

部落底層的牧民們原本也是部落可靠的戰鬥力,也是部落強大的依仗,靠著對掠奪資源的貢獻,底層牧民家庭也能分配到相對優厚的資源,他們的生活其實也不差。

所以這些部落內部的矛盾其實都控制在一個比較合理的範圍區間。

但是在明國的金元攻勢下,兩大部落的頭人們發現他們不再需要龐大的武裝集團,反而需要龐大的牧民團體來為他們提供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