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7章 邊防軍(第2/2頁)

真要搞全國動員,明國能夠拉起來的軍隊數量是可以創造歷史破紀錄的,只要有足夠的交通運輸能力,真就打遍全球無敵手。

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擴軍是沒有必要的,只會把用來發展經濟和科技的費用都用來養兵,不利於經濟和科技的發展。

所以蘇詠霖準備在之後的歲月裏引入規範的兵役制度和退役制度,將軍隊總人數固定在一定範圍之內,同時不斷更換新鮮血液。

他打算搞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著力於增強對軍隊的訓練和戰鬥力維持,將軍費用在刀刃上,精兵簡政,控制軍費支出,防止明國走上爆兵歪路。

在此基礎之上,蘇詠霖和辛棄疾、馬維英等軍事領導人一起搞頭腦風暴,最後想出來一個邊防軍制度。

這個邊防軍不是軍隊番號,而是一種機制。

即在不打亂現有主戰兵團編制規模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邊防軍框架,為這個框架搭建一個指揮體系,而框架內可以填充任意一支軍隊接受這個指揮體系的指揮。

投入邊防軍框架內的軍隊依舊維持原有番號和編制所屬,但是在軍事行動方面,聽從邊防軍司令的指揮,而不是編制所屬兵團司令的指揮。

比如蘇詠霖為了應對西域和中亞地區多變的軍事形勢,準備設立西域邊防軍,將西域駐軍六萬人投入西域邊防軍框架之中。

第一批西域駐軍是第二兵團的第四軍和第六兵團第十六軍,第四軍自然而然接受蘇海生的指揮,但是第十六軍原本不屬於蘇海生指揮。

但是在邊防軍機制之下,蘇海生不以第二兵團司令官的身份指揮第十六軍,而以西域邊防軍司令的身份指揮第十六軍。

不只是第十六軍,全國八個主戰陸軍兵團乃至於虎賁禁衛軍的任何一支軍隊被投入到西域邊防軍框架之中,都會聽從邊防軍司令的指揮。

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因為蘇詠霖考慮到大明疆域廣大,很多事情具有突發性,邊境地區往往來不及請示中都就必須要進行行動,否則會遭遇非常嚴重的戰略問題。

但是蘇詠霖無意增加軍隊編制,就決定利用現有的基礎搞一個全新的機制,用這個機制來應對目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