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

曾經的張希孟因為年輕,雖然做了不少事情,但是諸如賈魯等老人,還是把他看成一個晚生後輩,但是自從這一次堪稱講經式的大會之後,誰也不敢把張希孟看成尋常的後生了,至於龔伯遂等人,直接把張希孟當成了老師。

這番論述實在是太精彩了,越是琢磨,就越是有味道。

雖然話不多,道理也不復雜,但偏偏囊括無窮,歷代得失,王朝興衰,天下治亂,都能在其中找出答案。

萬般道理,又落在了均田上面,落在了公平之上,簡直堪稱畫龍點睛。

龔伯遂如癡如醉,如夢如幻,腳下踩在地上,就跟踩了雲彩似的……真是太好受了,仿佛一夕之間,大徹大悟,整個人都飛升到了九天之上,俯視蒼穹,再無任何遲疑。

他挽起袖子,迫不及待想要大幹一場,不管做什麽,哪怕挑糞肥田,龔伯遂也能幹得酣暢淋漓。

不過他這種能給脫脫當參軍,又能協調幾十萬大軍的人物,挑糞實在是浪費人才了。

龔伯遂分配到的任務是協助清查原本集慶路的戶口圖集,龔伯遂欣然接受,而且還足足討要了五個人的工作量。

看起來這位是要玩命肝了,就像某位寫手一樣勤勞可靠……

而就在一片忙碌之中,張希孟還是很冷靜的,話說得再漂亮,道理講得再明白,歸結起來,還是要真正落實,要讓人看到真正的實惠。

要變成碗裏的糧食,變成身上的衣服,變成家人的笑臉……這麽多事情,光靠著幾個文官,或者是幾個俘虜,肯定是做不成的。

最好的幫手,就是剛剛通過科舉考試的五百二十三人。

原本的人數應該是五百二十四,奈何排名的第一的還在戰俘營反躬自省呢!不得不減少一人,實在是遺憾。

作為即將加入朱家軍行政團隊的一群人,他們的水平差別很大……這裏面不乏士林才子,想要跟著朱元璋,成為從龍功臣,名揚天下,彪炳史冊。

但更多的人只是讀了一些書,認識幾個字,勉強能寫會算。至於一百多名來自軍中的考生,他們多數在三年前,還是大字不識,全靠著軍中的文化教育,才讓他們讀書識字,通過了考試。

從水平上講,這些人天差地別,完全沒法放在一起談。

大約就是“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跟“若把泰山調過來,上面大來下面小”的差別,雖然同為詩人,一個能放進教科書,一個只能放在笑話集裏。

不過事情也不是那麽單純,因為從軍中出來的這些人,注定是辦事能力最強的,而且他們高度服從指揮,上面要幹什麽,就能無條件執行。相反,其他身份各異的考生,卻是未必能如此幹凈利落,服從命令。

因此張希孟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對他們進行培養,首先要講解的是均田的必要性,大約就是把大會上談到的內容,詳細總結出來,形成一整套邏輯,灌輸給這些學子。

然後就是從滁州等地,調來一批人員,給他們講解均田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各種應付的辦法。

再然後,就是分配任務,放他們下鄉,去了解情況,核實田畝人口,準備分田大業。

毫無疑問,這麽大的事情,肯定不是幾天能講清楚的,派學生下去,也多少有些趕鴨子上架的味道。

但是朱元璋和張希孟都沒有辦法,這不是太平年月,能準許大家夥慢慢學習,仔細理解領會,然後在實驗摸索。

一切的核心就是雷厲風行,必須用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其他的勢力都在膨脹,朱元璋這邊慢條斯理,那是嫌自己命長啊!

沒辦法,只能一邊工作,一邊學習。

但願這些學生,能夠盡快適應,把工作幹好,將來等待他們的至少是一個布政使!

不過能看到這一點的人,或許不多,其中就有幾個出身不錯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義憤填膺。

“好一群無恥紅賊!他們騙咱們考試,卻沒有給咱們授官。現在又要張羅均田,他們分明是想奪了咱們家的產業!你們說是不是?”

原來這幾位都是大戶人家的子弟,什麽均田?分明就是要從他們身上割肉,偏偏還說得那麽理直氣壯,義正詞嚴。

無論如何,我們也不會答應!

“我看咱們現在就回去,號召鄉親,組建鄉勇,保衛桑梓,跟紅賊拼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他這麽一說,有好幾個都在點頭。

可也有那麽一個,皺起了眉頭,此人名叫孫炎。

“上位兵勢強盛,江南十幾萬元軍,尚且不是上位對手,更何況是我們這些烏合之眾!而且我反復琢磨著,張經歷所講,民意為天意,均分田畝為天命……我覺得還,還有那麽一絲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