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

不管老朱怎麽想,朱棣覺得他領會了朱元璋的意思,還不是讓大家夥往外打,打下了地盤,和朝廷分賬,然後不管怎麽折騰,都沒人管。

前提是兔子不吃窩邊草,別禍害中原百姓就行了。

懂了,這不就是藍玉講的梁山泊嗎,敢情咱爹就是個大號的黑三郎,張先生就屬於軍師那個角色,不過比無用強多了,叫有用吧!

這兔崽子挺美的,可是朱樉和朱棡卻不是那麽滿意。很顯然,按照這個規劃方案,他們就藩之後,也就能拿到五百畝田,只能給府裏供應些蔬菜雜糧,剩下的全都要看宮裏分出來的產業。

這一點就要看馬皇後了,她手上的紡織廠,被服廠,還有各種各樣的作坊,如果分給幾個皇子,倒是夠他們衣食無憂了。

其實這裏面還有很多設計,張希孟不方便說,老朱也不想當群臣一一講清楚。

畢竟要勸說天子,砍自己兒子們一刀,尤其是老朱這種,堪稱溺愛的皇帝,是多麽艱難!

一個弄不好,就是離間天家骨肉之情,大逆不道,居心叵測,簡直比亂臣賊子還可怕……這也就是張希孟,他不但能勸得了朱元璋,還能跟馬皇後說上話。

費了好大力氣,才把這兩口子說服了。

其實這個玄機就在撥給皇子們的產業上面,田地限制在了五百畝,但是林地可不可以多一點,水域能不能劃給皇子,另外還有礦場,這個更是大頭兒。

還是那句話,到底是天家血脈,還真能讓他們吃不上,喝不上?

這是不可能的。

只要盡量不讓他們禍害老百姓就是了。

要知道勸說老朱,接受這套方案,就花費了張希孟很大的心思。

他早上進去,跟朱元璋最後敲定的,也是這一部分內容。

因為在老朱看來,土地是一切的根本,他工商只是附屬品。張希孟說的好聽,給皇子們產業,可問題是子孫後代,萬一有誰不爭氣,把祖宗的產業敗壞了,那該怎麽辦?

在老朱看來,給皇子們田產,不管出什麽事,土地還在,沒有哪個膽大包天的,敢侵奪朱家的田產。

這樣一來,朱家子孫永遠不至於餓死。

但是換成了別的產業,那就不好說了,萬一中途虧光了,又該怎麽辦?

這裏面還有一個問題,子孫繁衍,人口越來越多,如果產業只是給一個人,其他人怎麽辦?

作為一個連起名字都想的那麽周全的爹,朱元璋替他們家後代考慮的那叫一個周全!

就連馬皇後都瞠目結舌,險些說不下去。

在這個時候,就只剩下張希孟一人力挽狂瀾了。

他給出了一整套方案,首先,分給每個藩王的產業,宗正寺要有掌握,每一年藩王府的賬目,都要宗正寺審核。

假使朱家子孫,經過幾代繁衍之後,人數眾多,甚至活不下去,就要宗正寺想辦法按照每個王府的情況,協調財力,救濟宗人。

張希孟這一下子,又給了宗正寺足夠的權柄,讓這個衙門不再是擺設。

除此之外,針對朱家子孫,要多給點發展的空間,給予每個王府產業,也是給他們的子孫後代一個機會。

能學點什麽東西,自食其力,甚至發財,考科舉,都是可以的……三代之後,就準許宗人考試,入朝為官,和普通人待遇一樣,沒有什麽限制。

但即便如此,就有那些不爭氣的,沒出息的,想要坐吃山空的……又或者宗正寺也拿不出足夠的錢財,管不了那麽多朱家子弟怎麽辦?

這要是普通人,張希孟就直接說了,自己不爭氣,管他們去死!

但是對不起,這是老朱家的人啊!

張希孟沒辦法,只能出個主意,就是以後藩王對外用兵,搶到了土地,要上繳一部分給皇室。

放到宮中,算作皇家的產業。

也就是說,朱家子孫真的什麽本事也沒有,必須靠著土地養活,在外面劃一塊土地給他們,也是可以的。

而且藩王拿下土地,充實皇家產業,日後分封藩王,也方便一些。

如果有心去外面,有一番作為,那皆大歡喜。

如果沒有,甚至可以遙領,虛封。

然後這塊土地可以由宗正寺負責。

毫無疑問,張希孟的這套方案,等於是把皇家和對外用兵綁在了一起。

因為只有不斷開拓,皇家產業才會越來越多,包括宗正寺,藩王,這套宗室體系,才能拿到最大的利益。

相比之下,朝廷官府雖然在對外用兵,開疆拓土上面,也有很大的好處,但終究不如皇室拿得多。

張希孟也知道這裏面會有問題,甚至搞不好,會造成宗室做大。

但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先哄著老朱,把宗室條例確定下來,避免朱家人破壞田制,敗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