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2/2頁)

“再有,我認為需要改革財稅的分配,要把財權收回到朝廷,尤其是國庫,必須有絕對的主導能力,我們這麽大的國家,如果國庫沒有絕對的控制力,下面就會各行其是,違背朝廷的意思。畢竟拿不出來錢,就沒人給朝廷幹活,這事情放在歷朝歷代,也都是如此。”

老朱認真聽著,隨即道:“先生所言極是,那你準備怎麽辦?”

“我的想法是講田賦固定為地方稅,而朝廷則是專注商稅上面。”

老朱想了想,忍不住道:“能不能說得仔細點?”

“主公,田賦雖然有上限,但畢竟總數不低,而且相對穩定。再有土地兼並,天高皇帝遠,多數還是地方上胡作非為。如果把田賦當做地方收入,那麽地方就有了維護田地的必要,他們一定要防止兼並,保障自己每年的正常供應。如此一來,再加上朝廷的監督,我們就能維持均田這個根基,畢竟維持的時間越長,對大明越有利。”

老朱連連點頭,“先生高論,果然不同凡響。只是咱還擔心,田賦交給了下面,戶部的糧食怎麽辦?朝廷沒糧,只怕也不行吧!”

“所以就要看燕王了。”

“老四?他能幹什麽?”

“糧食公司!”張希孟笑道:“眼下在北平,遼東等地,已經開始籌備一批大的糧食公司,他們產量大,能夠調撥的糧食多,以此作為國庫儲備,安全穩妥,供應充足……如果主公覺得還不夠,咱們還可以從其他地方,挑選合適的糧倉!”

朱元璋一怔,“先生說的糧倉,是海外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只此一句,朱元璋就哈哈大笑,十分開懷。

這話才是古人真意,說得太好了。

老朱沉吟了再三,這才道:“先生布局深遠,思慮周全。果然是天下無雙,古今第一!咱們接下來要重新分配田畝土地,要調整財稅,要對外用兵,籌建海外糧倉……沒有一樣容易的事情,每一樣都需要通盤考慮,仔細籌謀,小心論證,踏實踐行……這麽多的事情,確實不能困在繁雜的政務之中,應該跳出來才是。”

朱元璋突然大笑道:“張先生,這回咱算是明白了你的用心。過去打天下的時候,是咱們君臣聯手,現在還要咱們君臣合作,才能珠聯璧合,所向睥睨,你看是不是這個意思?”

張希孟翻了翻眼皮,我能拒絕不?

說實話,我真有點懷疑你的能力。

老朱看出了張希孟嫌棄的意思,他忍不住黑了老臉。

“你自己就很高明嗎?瞧瞧,這是你那個寶貝兒子的信,咱看他也不覺得你多高明啊!”

張希孟怔了一下,這才拿過來。

果然是兒子張庶寧的信,他隨手翻開,才看了幾眼,微微皺眉頭:原來這小子說的社會調查,竟然是這事!

連老子也瞞著,這小子是翅膀硬了,尤其是你跟朱棣講這些東西幹什麽?

不行,等回來之後,必須給他上點家法,讓這小子知道自己的厲害!

張希孟面露兇光,切齒咬牙。

見他如此這下子可把老朱高興壞了,瞧瞧,大哥別笑話二哥,誰都有氣個倒仰的時候。

張希孟快速瀏覽內容,當他翻到了最後的時候,突然眼前一亮。

有關人口土地的調查,張希孟尚在預計之內,沒有什麽意外。但是在最後部分,張庶寧提到了幾句自己的發現。

由於人口膨脹,孩童占據的比例太大,直接造成的問題,數年前,定下的義務教育法,幾乎沒法落實。

根據張庶寧的描述,他發現一些偏遠的村鎮,所謂的學堂,僅僅是個掃盲班,不同年級的學生,只有一個老師,而且這個老師還未必天天都過來上課。

這個情況不會比以前的私塾好多少。

張庶寧並沒有繼續寫,而是跟朱棣講,他的下一個調查項目,就是地方教育問題,相比起人口和土地,張庶寧更關心這個。

他希望在自己十五歲畢業之前,把這事情做好。然後作為自己畢業的論文內容。

張希孟看到這裏,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還不錯,總算知道幹點正事,主公,今天我請客,咱們不吃蘿蔔就酒,吃點好的,口外的羊,肥美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