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

楊基護送著百余名鳳陽鄉親,順利渡過長江,到了應天城。

還沒等他去通知孫炎,就有個小胖子手裏拿著金牌,趕了過來。

“楊尚書,奉陛下旨意,請諸位父老鄉親進宮,陛下要招待大家夥。”

楊基認識這小子,來的正是張承天。

他半點廢話沒有,趕快把人交給了張承天,而後躬身告退。

張承天卻道:“楊尚書,你還是去中書省等著吧,估計會有旨意。”

楊基連忙拜謝,匆匆告辭。

張承天長得胖胖乎乎,年紀又小,沒什麽壓迫感。

他笑著對大家夥道:“都別怕,我們家祖墳就埋在鳳陽,不會幹那種惹人刨祖墳的事情,你們隨著我走吧。”

張承天笑呵呵的,把這些人帶到了左順門,隨即進入皇宮。

傳說中的登聞鼓並沒有敲響。

朱元璋穿著一身常服,等在這裏。

眼見張承天把百姓帶來,立刻滿臉含笑,“都請坐吧,自家鄉親,用不著多禮。快坐,坐吧!”

這幫老百姓仗著膽子,坐了下來。

朱元璋掃了一圈,看到了為首的那個人,老朱認真想了想,突然道:“你是劉繼祖的什麽人?”

這個為首之人慌忙跪倒,“小的是劉繼祖的外甥,小的拜見陛下!”

朱元璋哈哈大笑,“你瞧,當年一面之緣,咱還沒忘。咱不糊塗吧?”

老百姓們哪敢說皇帝糊塗,都爭著誇老朱聰明睿智。

老朱又是一笑,“咱不管怎麽說,都是一個人,一雙眼睛,一對耳朵,總有聽不見,看不清的時候。既然是鄉親,咱們就好好聊聊,把你們遇到的事情,都給咱說出來。”

老朱笑道:“告訴禦膳房,準備些菜肴,咱跟鄉親們邊吃邊聊。”

不多一時,有人送來了食物,這幫老百姓一路艱辛,在即將進京的時候,又遭逢危險,險些被抓起來。

早就是身心俱疲,此時朱元璋完全以招待鄉親的禮節,對待大家夥,和藹可親,讓眾人放松了許多,胃口大開,吃得很高興。

漸漸的,大家夥敞開心扉,把一肚子的委屈都跟老朱講了。

朱元璋聽得格外認真,一個字不落。

鳳陽府的困境,歸結起來,還是人口土地的問題。

老朱剛起家的時候,濠州等地因為戰亂,人口流失不少,而且當時可以查抄豪強土地,從蒙古貴胄手裏搶田。

因此濠州等地分田的時候,很是大方,有口糧田,有正常的納賦田,甚至還給分了山林荒地,準許種植桑麻。

這些措施在當時都堪稱德政,深得老百姓支持,一轉眼,也有二十年出頭了。

這二十多年,有些人家,已經繁衍了兩代人。

也就是說當初的少年郎,現在已經當爺爺了。

整個鳳陽府,人口快速膨脹,不但恢復了元朝的鼎盛時期,甚至還超出了一大截。

彼時鳳陽百姓,產出的糧食足夠吃,甚至還能拿出許多到集市上賣。

可現在除了繳納田賦,剩下的都要充當口糧,即便如此,還有些缺口,一些年輕人已經走出家門,到鳳陽等地務工,賺錢,添補家用。

大家夥的日子遠不如從前。

這是當初定的國策不好嗎?

顯然不是啊!

多子多福,百姓們都卯足了勁頭兒生,又有什麽辦法?

只不過當初留下的口糧田完全不夠了,還有許多桑麻田,也被拿去種糧食。

人在填不飽肚子的時候,什麽也不如饅頭實惠。

本來鳳陽等地也到了艱難維持的時候,偏偏又接連鬧起了災荒,糧食產量大減。

到了這一步,很多人都要挨餓了。

幸虧朝廷幾次送去賑災糧食,這算是勉強渡過了難關。

但是毫無疑問,百姓已經沒什麽積累了。

今年又是個災年,有些田地顆粒無收,災民普遍沒了一半收成。

朝廷的賑災糧食還沒發下來,竟然有官吏去地方征收田賦,而且還是按照正常年份征收,一點余地都沒有。

百姓瞬間炸開了。

這可是鳳陽,朱皇帝的龍興之地,讓我們活不下去,我們也拼了。這才有了上百鳳陽百姓,扭送稅吏進京的舉動。

這事情微妙也就在了這裏,他們押解著稅吏,穿州過縣,竟然沒人阻撓,包括鳳陽府,全都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冷眼旁觀。

他們一直到了江岸,這才有人跳出來,要拿下他們,結果很湊巧,楊基趕到,把人保下來,順利帶進了應天。

經過雖然弄清楚了,可是這個責任到底要落在誰的頭上,可就不好說了。

張希孟也到了中書省,他面沉似水,哪怕孫炎過來打招呼,他也沒說什麽,只能冷冷哼了一聲。

他直接到了中間的位置,一屁股坐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