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

張希孟很頭疼,讓朱元璋鬧得。

“主公,承天那小子已經夠順利了,你就別給他撐腰了。我怕有一天,他真的肆無忌憚起來,那就麻煩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滿不在乎,“他還能怎麽折騰?而且這小子畢竟是你兒子,就算有點毛病,也不會怎麽樣的。放心,咱們還是商量一下大事吧!”

朱元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隨手倒了一杯茶,才喝了一口,就皺眉了。

“不對啊!怎麽不喝龍井了?”

張希孟道:“沒什麽,就是換換口味,這是貴州的高山茶,主公喝著怎麽樣?”

老朱又喝了一口,這才道:“滋味很足,苦澀清香,都十分明顯,有些類似鐵觀音……適合武人喝,像先生這樣的,還是應該喝龍井。”

張希孟一笑,“不了,我還是喝這個吧……主公要是覺得好,也幫著多推銷一下。如果運氣好,貴州幾十萬茶農,就有生路了。”

老朱沉吟少許,突然笑了起來,“先生這是關心貴州父老鄉親啊!說實話,咱現在也是憂心忡忡,不知道如何是好。”

老朱感嘆道:“現在有一批鳳陽的鄉親,答應出海,願意去外面開拓。可他們這一要走,咱才想起來,這裏面的事情還不少……先生覺得,他們算是大明棄民嗎?”

張希孟連連搖頭,“自然不是,不說血脈相連的那些話,他們此去是幫了大明,咱們反而拋棄這些人,那成了什麽?忘恩負義嗎?”

老朱面色凝重,“先生說得對,但是這人一旦出海,到了外面,又該怎麽算?他們安家之後,生息繁衍,下一代人怎麽算?”

朱元璋接連發問,涉及到的問題越來越多……張希孟也是一陣沉吟,一時間不知道怎麽回答了。

比如說啊,鳳陽出去一夥移民,揚州也出去一夥,兩邊選擇了一條河的兩邊安家……為了爭奪水源,他們打起來,那該怎麽算?

兩家不打,聯合起來,欺負了當地的土人,弄死了一大堆,這要怎麽算?

如果土人背後有國家兵馬,他們來討伐大明移民,需不需要出兵?要不要雖遠必誅?

他們順利產出糧食,要賣回大明,關稅需要怎麽征收?

若幹年後,他們在那邊安家,生兒育女,他們的孩子算不算大明子民?能不能返回大明,參加科舉考試?

這些問題,還都算是好的,還有另外一些,就比較復雜了。

如果有大明子民,他們假扮倭寇海匪,反過來劫掠大明的商船,那該怎麽辦?

是歸刑部負責,還是歸兵部負責?又或者由外務部過問?

再比如,大明百姓,假冒外藩,跑來朝貢,要怎麽處理?

外面的疆域遼闊,土地眾多,萬一真發展出一個強悍的國家,反過來,調兵遣將,攻打大明,進犯中原。想要入關華夏,取代大明,那又該怎麽辦?

面對這一大堆的問題,張希孟突然有點理解了。

為什麽歷朝歷代,都奉行出則夷狄,入則華夏的簡單套路了。

畢竟面對這種復雜到了極點的事情,一刀切下來,未必是好的,但絕對是最簡單的。

所以說,向海外移民,不光是文化問題,也不光是技術條件的問題。

這裏面還包含了復雜的法律問題,亂七八糟,糾纏到一起。

別說放在大明朝,就算放在後世,也一時半會兒,難以講清楚,說明白。

管不了,那就索性不管。

很顯然張希孟沒法偷懶回避,這就是他的職責所在。

“主公,咱們要先確定幾個基本的原則,對待海外的土地上,我認為應該秉持先占原則。”

朱元璋道:“什麽意思?”

“就是誰先到達,誰先拿到手,就歸誰。插旗占地,上報朝廷,我們就要予以承認,別人再想霸占,那就不行了,我們向外移民,還是要避免械鬥,尤其是不能自相殘殺。”

張希孟倒不是杞人憂天,其實歷史上的下南洋,各地移民之間,就時常械鬥,血流成河也不新鮮。

廣東和福建,不同省的能打起來,漳州泉州這種,也能打起來……至於不同的村子姓氏,宗族械鬥,那就更不要多說了。

所以沒有定好規矩,沒有妥善安排,都用不著海外的蠻夷,自己人爭鬥,就能損失慘重。

因此在開發海外的問題上,排在第一的原則,那就是先占原則。

誰先到就歸誰,不能胡亂搶劫,不能自相殘殺。

“這條很好,接下來還有嗎?”老朱問道。

張希孟道:“接下來的一條,應該是先商賈屯田,然後用兵建國。”

怎麽說呢,假如一支船隊,找到了一塊肥沃的荒地,可以耕種生產,那就要先進行屯田,種出糧食,紮下根基,然後再考慮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