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

朱元璋深深吸口氣,嘆息道:“過去總覺得人口滋生,土地不夠,非要往外開拓,占了更多的地盤,也就好了。可現在真正開始動手了,卻又瞻前顧後,覺得移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先生,你說咱們倆是不是有點可笑了?”

張希孟反而笑道:“這麽多年了,難道主公覺得,天下間有什麽事情是容易做到的?幹什麽事情,有利有弊,有弊有利,互相糾纏,難以言說清楚。這是治國的難,也是治天下的趣味所在,全看主公怎麽想了。”

老朱朗聲大笑,“不管怎麽想,往外走是必須的,而且往外面走,不光是人出去,心也要出去,華夏的魂兒,更要出去!”

張希孟猛地一振,他意識到,老朱已經確實掌握了精髓。

海外移民就是這樣,不可能包辦一切。

如果派出兵馬,打下土地,把人遷過去,再安排官吏,治理地方,派兵保護,有什麽事情靠著朝廷裁決。

這麽幹,不出十年,就能拖垮大明的財政,順利把對外開拓,做成一個虧本的生意。

經營海外,肯定不能和中原一個方法。

對待外面,必須因地制宜,能商則商,能農則農,能礦則礦,能牧則牧……反正什麽適合,就做什麽。

首要的一點,是要有收入,能先站穩腳跟。別給大明添麻煩。

畢竟你們已經是出海的孩子了,就不能事事都靠著大明,朝廷也不能像一個奶媽子似的,成天照顧你們。

可話又說回來,如果一腳踢出去,什麽都不管……這些移民又會怎麽樣?

他們失去了依靠,又很弱小,即便他們勤勞,聰明,能賺錢,比那些土人厲害多了。但這些人也一時掌握不了權力,就只能依附當地的土著。

混的好點,就成了豪富,混的不好,就淪為韭菜。

但不論好壞,由於出海的刹那,就隔斷了中原的聯系……這些移民,除了和中原百姓長相差不多之外,其他的方面,只會漸行漸遠,幾代之後,就不知道變成什麽樣子了。

所以對外移民,還要保持一定的控制,讓他們時刻感受到大明的存在,體會到大明的力量。

唯有如此,才能保住對待大明的敬畏和忠誠。

因此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不定期巡邏海疆……這可不只有大明的近海,還有其他的海域,一切關鍵的水道,都需要大明存在。

不為了別的,一杆大明的旗號飄揚在那裏。

船隊在,武力在,國威就在。

沒有足夠的武力,作為支撐,誰會聽你的?

所以向外開拓,絕對離不開一支強悍的海軍。

自從除掉了廖家和俞家之後,朱元璋親自主持,以常遇春督造船只,劉家港船廠全年無休。

經過了這幾年的籌備,大明已經擁有了上千艘各式帆船。

組建了一支強悍的海軍。

就是靠著這支船隊,常遇春才大殺四方,迫使倭國將懷良王送到了大明。

接下來,向北,向南,只要商船隊觸及的地方,都要有海軍船只存在。

三個月,五個月,一年半載,必須巡視一圈。

這也是鄭和船隊不斷下西洋的原因所在。

這一支龐大的船隊,就是大明的威嚴。有了不斷南下的船隊,才有萬邦來朝,才有海上的貿易繁榮。

靠著源源不斷的收入,才有了歷史上永樂朝的種種壯舉!

當鄭和船隊停下來之後,武力不在了,大明就很快退出了海上商路,將貿易的主導權,拱手讓給了西夷。

所以對海上商路的掌控,是海外開拓的第一步。因為只有武力作為基礎,才有後續的一切。

建立在武力之上的第二層,自然就是貿易,就是利潤!

因為只有利潤,才能牢牢綁住每一個人,才能滋養武力,讓船隊變得更龐大,武力更雄渾。

武和利就是哼哈二將。

二將之上,還有一個頭腦,那就是文明!

也就是老朱所講,要把華夏的魂兒延伸出去。

學堂,廟宇,祠堂,這一整套東西,都要送出去。

“先生,咱準備親自送送鄉親,沒有別的,咱給他們一抔家鄉的土,分一炷祠堂的香,讓祖宗保佑他們,順利出海!”

張希孟連連贊嘆,“主公想得周到,這個辦法確實很好。”

老朱笑道:“既然如此,先生要不要也跟著咱去一趟劉家港,送他們出發?”

張希孟稍微沉吟,隨即就道:“主公,我倒是想去,不過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我打算寫篇文章。”

老朱笑了,“先生,你可有很長時間沒寫東西了,必是妙文!”

張希孟道:“也就是關於對外開拓的一點想法,略作對比罷了。”

張希孟說得客氣,但是以他的身份地位,任何文章,都會帶來巨大的反響。當然了,張希孟也不會砸了自己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