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2/3頁)

連爭辯的機會都沒有了,李祺連滾帶爬,從莊園滾出去。

百思不解,到底是哪裏出錯了?

李祺想不通,就在朱元璋的手上,正有一份七成的約書……其實約書這東西都是假的,難道沒有約書,就敢賴朱元璋的賬嗎?

顯然,事情不是這樣的。

給老朱這份約書,那就是告訴老朱,有這麽一件事,這筆錢要歸到您的口袋裏。

是的,張承天轉頭就把從李祺這裏敲來的錢,都給了朱元璋,他一點分成都不要。

錢都落到了朱元璋的手裏,李祺跑來再彈劾張承天,除了倒黴,還有別的可能嗎?

要不是覺得他們爺倆還有點用,老朱都想把李祺宰了算了。

這天下怎麽有這麽蠢的人!

而且凡事就怕對比,拿李祺跟張承天一比,那差距就更大了。

雖說張承天也是個好玩好鬧的,但人家孩子多聽話啊!

弄得老朱都有點心疼了,等拿到錢,一定要分張承天一點,要不然孩子太委屈了。

老朱不知道,他覺得委屈可憐的張承天,此刻卻是喜不自勝,樂不可支。

敢插手勞力貿易,還想從中分一杯羹……老爹的身份怕是可以,他絕對不行。

這一筆錢雖然多,但是很可惜,並不屬於張承天。

勉強拿了,也會有麻煩。

所以張承天全都交給了老朱,不管怎麽安排,都是陛下說了算。

那張承天就不想發財,就一點錢不要賺兒嗎?

怎麽會!

張承天可有自己的小算盤……其實賣告身,是個不錯的生意。

投入極低,利潤豐厚,尤其適合他的身份。

但是有個前提,那就是不能像李祺這麽賣!

他完全屬於一錘子買賣,賣出去了,皆大歡喜,然後就什麽都不管了。

這肯定不行!

張承天覺得要想可持續,就要安排妥當。

譬如說,你買了某個官職,就要有相應的待遇,要能拿到屬於這個位置的資源……因此張承天決定,要改變辦法。

他很快聯絡了琉球和小琉球,找了花家和方家,隨後又聯絡了瓜分倭國的那幾位。

想要哪個國家的官職,想要多高的位置,全都可以。

而且一旦花錢之後,每年都能收到一份來自這個國家的邸報。而且一旦成為某個國家的官吏,每年還能推薦幾個人,前往相應的國家。

如果這些人決定落腳移居,還能拿到一筆優惠貸款,可以獲得一塊免費土地。

反正就是要讓這個官職看起來,不是那麽扯淡。

而且買到了官職之後,推薦人員過去,往來之間,能夠加強聯系,幫助向海外移民……總而言之,要利國利民,站得住腳跟。

那幾家的人一聽張承天的計劃,全都點頭了。

反正只要你張二少爺願意挑頭兒,我們當然跟著,半點問題都沒有。

就這樣,張承天順利賣出了第一批海外官吏身份。

其中有尚書五個,布政使七個,知府二十三個,知縣五十多個,附贈的千戶十人,百戶七十多人……

好家夥,有買有送,還真讓他弄成了一個產業。

清點收入,張承天凈賺了一千五百多貫。

雖然不算太多,但張承天十分滿意。

這才是他能順利拿到手的,不然數量再多,就會有人盯上,可就沒法順利吃到嘴裏了。

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小肚子,有多大的胃,發多大的財。

咱可不能一時腦袋發熱,把自己陷進去。

張承天算得很準,他鼓搗告身,稍微賺這點錢,不管是老爹張希孟,還是老師朱元璋,統統都不會在意。

這倆位真正在乎的都是高麗的勞力……如今的大明朝,已經具備了大舉移民的能力。

數百艘大船,前往高麗。

靠岸之後,隨即載著勞力,前往呂宋交割。

在呂宋那邊,明軍迅速圈占土地,砍伐樹木,建立起規模龐大的甘蔗園。

將士的行動,可以說是肆無忌憚,毫不用擔心。

放在大明,哪怕是嶺南,全都做不到。

你想占用土地,就要先跟當地人打招呼,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讓他們看到紮紮實實的利益,人家才會改種甘蔗。

但是到了呂宋,情況完全不同了,不願意讓出土地?不想種甘蔗?

那好,去高麗種田吧!

同樣的,高麗勞力到了呂宋,人生地不熟,放眼望去,一無所知……除了老實幹活,也沒有別的選擇。

所以在呂宋,看到的就是極致的效率,土地平整出來,勞力進去,日夜不停勞作,披星戴月,不浪費一點時間。

很快就會有第一批蔗糖送到大明……只不過在此之前,另外有一批稀罕物,送到了大明,其中就包括一袋子圓滾滾,其貌不揚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