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愛釣魚的老張

西湖岸邊的三進小院,楠竹茂盛,桂樹飄香。

這就是張希孟給自己選的養老的地方。

他怕濕氣重傷身體,又在地下建了兩條地龍,到了秋冬之時,早早點起來,驅散寒氣。至於房中的座椅之上,也都有狼皮墊子,火爐、火盆、湯婆子更是張家中秋之後的必備之物。

似乎是當初冬月時候,幾乎凍死在外面,越上了年紀,張希孟就越在乎養生,這也是他不願意跟老朱做鄰居的原因。

平日裏,張希孟還是有很多事情忙活的,比如早上的時候,吃個八分飽,然後扛著釣竿,去西湖邊,坐到中午,不管有沒有收獲,就返回家中用飯,然後稍微午睡。

等他爬起來,就開始寫作。

張希孟會翻閱很多書籍,頭腦風暴,形成一套理論,然後再奮筆疾書,偶爾停下來深思熟慮,有時候為了一個關節,他會思考很長時間,三五天,甚至十天半個月。

可一旦理順了思路,他又會筆走龍蛇,一天上萬字都很正常。

張希孟此時撰寫的書籍,名字就叫《華夏民族發展史》,大約可以理解成為大一統國家的形成。

張希孟試圖從歷史當中,尋找經驗,去解決當下大明朝面臨的問題。

此時的大明朝有什麽問題嗎?

其實還是有的,就比如最近一段時間,一位年輕的進士,名叫蹇義,他就上書朝廷,希望加快行省建設,要廣而推之,囊括天下。

蹇義上書,竟然得到了諸如方孝孺、黃子澄等人的熱烈響應,一時間到處都在討論,大有排山倒海之勢。

只不過站在他們的對立面,依舊強大,其中就包括楊士奇,還有駙馬胡儼,這兩位堅決抨擊蹇義,說他是虛耗民力,大而無當。

但是蹇義同樣據理力爭,他認為現在雖然有很大困難,也不免反復,但關鍵是要推行下去,哪怕只有很短的時間,也會像秦始皇一統天下一般,形成慣例,此後就是綿延不絕的大一統。

誰也無法逆轉大勢。

如果不趁著現在去做,失去良機,日後的掣肘只會更多。

是做秦始皇,還是做周天子?

蹇義等人,甚至發出了靈魂拷問,直擊朱標的軟肋。

“爹,您老人家能不能說說,這到底要怎麽辦?”張承天坐在小板凳上,看著老爹釣魚,他還年輕,有點受不了這種願者上鉤的遊戲。

但是他也沒有辦法,剛剛從江西調入京城,在中書省當舍人,平時他就負責聯絡中書和朱標,遇到了緊要的事情,來討教太師,也是理所當然。

不然特意把他調進京城,又有什麽意義呢?

“爹,您老給我說說,蹇義和胡儼,到底誰更可信?”

張希孟終於長嘆一聲,哂笑道:“你為什麽要聽這倆人的,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張承天臉苦下來,“爹啊,孩兒要是有您老的學識,能看透這麽復雜的事情,我就不來這裏麻煩您老了。這事情陛下也很困惑啊!”

“陛下困惑,他大可以去問太上皇啊!”張希孟隨口道。

張承天更加無奈了,“爹啊,我師父什麽水平,我最清楚了,去問他,他老人家只會說排除萬難,一定要多建行省的。”

張希孟笑道:“既然你知道是這麽回事,為什麽不諫言陛下?”

“讓陛下學太上皇啊!”張承天連忙搖頭,“爹,您老又不是不知道,陛下和太上皇是兩路人,自從您老避居西湖,太上皇去了宿州,去年孫相又致仕回鄉,已經沒人能彈壓得住朝臣了。錢唐雖然繼任首輔,但是論起權柄,已經大大不如。想要推行政務,難上加難。眼下這麽個情況,實在是不能不請您老人家幫忙拿主意。”

張希孟臉上含笑,絲亳沒有意外。

甚至他早就有所預料。

“易經上面講群龍無首,吉!現在的朝局,其實挺好的,比我那時候好!”張希孟說著,突然提起手裏的釣竿,一尾鯽魚,飛到了手裏。

張希孟大喜,“釣了這麽多天,總算是開張了!”

張承天險些哭了,現在才開張,您老人家忙活什麽呢?這不是存粹浪費時間嗎?

張希孟不管這些,釣上了一條魚,他心情大好,也打開了話匣子……“其實我很樂見眼前朝堂的爭論,不論是蹇義等人的主張,還是胡儼等人的反對意見,我覺得都有道理,也都是謀國之言。”

張承天想哭了,“爹,您老就別和稀泥了,說點有用的吧!”

張希孟正色道:“我說他們都對,可不是在和稀泥。其實他們講的,正好是秦漢兩朝的選擇,非常有借鑒意義。”

張承天想了又想,終於道:“爹,那您老能仔細說說不?”

張希孟笑道:“我們常喜歡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但是容易在哪裏,難在哪裏,就沒多少人說的清楚了。始皇帝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從此之後,似乎大一統的格局就奠定了,再也沒逃出這個框架。似乎華夏大地能夠統一,功勞都在秦始皇身上,這麽講,其實並不公允。甚至有些欠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