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壽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地方確實養人,自從退居著書之後,張希孟的身體狀態好了不少,寫作效率更高。

終於,在六十歲生日之前,張希孟完成了華夏民族史的寫作,順便還把中國思想史給寫完了。

張太師的勤奮,簡直讓許多人汗顏。

很湊巧的是,給太師祝壽的人也來了。

而第一個趕來的,不是太師的幾個公子,也不是老弟朱英,而是太上皇朱元璋。這位雖然過了古稀之年,他依舊身體硬朗,聲若洪鐘。

從宿州趕來,見面就嚷嚷著,“不用太費事,準備十幾個菜,湊合一下就行了。”

張希孟苦笑,“我怎麽聽說主公在家裏每頓只有兩道菜啊。”

“對啊,這不是來你這解饞來了嗎!”朱元璋不客氣道:“快點,你是個財主,咱知道你不差錢。”

張希孟能說什麽,其實他早就準備好了。

他們坐在一張桌上,老朱心情大好,跟張希孟寒暄了幾句,隨後朱元璋就直入主題,“太師,老四那個混小子,你知道不?”

張希孟眨巴了一下眼睛,默默道:“不知道。”

朱元璋哼道:“他在天竺,弄什麽齊整人倫,分明姓族,這事你不知道?”

張希孟連連擺手,“絕對不知道,我一直在著書,怎麽可能知道。”

朱元璋想了想道:“把你寫的東西給咱瞧瞧。”

張希孟只好將兩本書遞給了老朱。

朱元璋接過來,只是翻閱那本思想史,才看了一會兒,就勃然大怒,“好啊,還說你不知道!你都在書裏寫好了!”

張希孟一驚,“我,我寫什麽了?”

朱元璋哼道:“你當咱種田種傻了,看不懂啊?你這本書是比較了咱們和天竺思想的差別的。你歸結起來,說華夏是做題家思維,是要解決問題的。你說大禹能夠創立夏朝,就是因為治水有功。秦始皇統一天下,那是因為春秋戰國,彼此攻伐,百姓苦不堪言……這是不是你寫的?”

張希孟只得點頭,“確實是我寫的。”

“那你又說天竺和華夏不同,他們是分成了若幹個層次,居於頂層的婆羅門,只是負責闡發解釋,進行思考論述,並不觸及實務。因為一旦觸及實務,做了臟活累活,就不再清貴,屬於失節,會墮落為賤民。這是他們死也不願意的。”

張希孟又點頭,“確實,我說錯了嗎?”

“自然沒錯……但你怎麽又說如果勉強類比,天竺大約可以和魏晉相提並論,只是要嚴重一千倍,一萬倍。”

張希孟微皺眉頭,“錯了嗎?”

老朱哼道:“錯倒是沒錯,可齊整人倫,分明姓族,不是崔浩的主張嗎?你當咱讀書少,不知道?”

張希孟也笑了,“主公這就過分了,我是這麽寫的,燕王悟出了什麽,那是他的事情,跟我也沒關系啊!”

“哼,你還說沒關系!你瞧瞧這個。”

說著老朱從袖子裏甩出一張報紙,扔在了張希孟面前,隨後道:“你先看著,咱肚子餓了,等我吃完,咱們再算賬。”

張希孟不知道怎麽把老朱氣得這樣,他拿過來看了看,竟然也忍不住啞然失笑……朱棣這家夥捏住了天竺之後,他下了許多功夫,用心研究,到底要怎麽治理這塊地方。

雖說天竺碎了一地,但架不住這裏人多啊,除了中原,就屬天竺了。

大大小小,數百個邦國,復雜程度,簡直能和大明有的一拼。

這要怎麽管理?

按照帶嚶的經驗,自然是分而治之……用南邊的人,管理北邊的,用北邊的,壓制南邊的,讓他們互相牽制,彼此內鬥,到時候就能事半功倍,幾乎不付出太多代價,就能控制住整個天竺,並且源源不斷竭澤而漁。

但是經過了張希孟悉心教誨的朱棣,愣是開創出了全新的打法,拿出了讓人驚嘆的手段。

他公布了一條政令,就是齊整人倫,分明姓族。

說白了,就是要重新確定種姓,分別高低。

這條命令一出,整個天竺都瘋了,高種姓要維持,低種姓想往上爬……但不管怎麽樣,最後的評定權力,都在朱棣手裏。

這位燕王殿下成功拿捏住了天竺的命門。

按理說憑他怎麽折騰,也和大明無關。可問題也隨之而來,就在過去的十多年裏,不斷有天竺人到達大明。

有學者,有商人,最近更是有許多管家仆人。

畢竟雇傭大明的仆人,花費太高,而且還不怎麽聽擺布。

天竺人便宜,還絕對服從。

這下子就成了很多有錢人的上上之選。

根據最新的消息,舊港宣慰司有三分之一的人來自天竺,泉州等地,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仆人來自天竺,還有超過四分之一夷商,都是天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