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第2/4頁)

這一年,各封地紛亂,越來越多的難民湧入朝京,都被士兵攔截在城門外。

病的病,死的死。

外賊趁機從邊境侵犯,步步緊逼,朝中分為兩派,一派依舊以聖上為中心,唯命是從,阿諛奉承。

一派以蘇聞為中心,主張變革。

蘇聞夜夜不成眠,挑燈寫奏折,說難民現狀,說百姓苦難,皆沒有回音。

鐘昭每日都陪在他左右,看大人日漸冰冷蒼白的臉色,勸說:“蘇大人,您休息一會兒,不差這一時半會兒的。”

“差。”蘇聞說,“萬一有一本,他能看得到呢?”

鐘昭:“蘇大人,他能不能看得到,您心裏不是能明白嗎?”

蘇聞筆尖微微一頓:“鐘昭。”

“我爹娘早逝,早些年居無定所,朝京對我來說,是天是地是家,我沒有辦法。”

“只要有一點機會,我都要保下他們。”

可這時候的蘇聞,已經積病許久。

這一年中秋將至,蘇聞再一次從皇城回來,他說:“鐘昭,朝京的月亮,我或許看不到了。”

“蘇大人這是什麽意思?”

蘇聞手裏拿著一道聖旨:“今日聖令,邊關戰事吃緊,又丟了一座城池,我將奉命出兵,將其收回。”

鐘昭又驚又怒:“可您是文臣!”

“朝堂之上那些只知道泡在酒肉池林中的武將呢!”

蘇聞笑道:“所以,還能指望他們嗎?”

“他們分明就是看您不順眼,才讓您帶兵出去!”鐘昭氣憤地說,“蘇大人!他們這是在害您!”

蘇聞放下了手中的那支筆:“我以前總想著,會有一種方法可以救下大家,這支筆沒用了,或許,拿起刀劍會有用吧,總要試一試對不對?”

“也好過成日在朝堂上,日復一日沒有希望地等待。”

鐘昭:“我隨您去!”

出征那日,整個朝京的百姓都出門在為蘇聞送行,仿佛蘇聞這一趟再次歸來,再帶回來的就是勝利的消息,帶回來的就是希望。

“蘇大人!我們等您凱旋歸來!”

“蘇大人,您過去那麽多年為國為民,這次也一定可以的。”

“蘇大人,您一定要勝利啊!”

“蘇大人,您是我們所有的希望了!”

鐘昭與蘇聞騎著馬從百姓中走向城門,蘇聞只淺笑著,只有鐘昭知道,此時的蘇大人早已是強弩之末,甚至還發著高熱,是以苦藥續命。

走出城門,是那種逃難的流民。

他們一個個眼巴巴地盯著軍隊,渾濁的目光說不清是期待還是憎惡。

“大家快讓開!這是蘇聞蘇大人。”難民群裏有人高喊,“蘇大人無所不能,他一定會救我們於水火的!”

鐘昭本以為蘇聞會撐不了多久,可是他卻在邊關硬生生將自己從一個文臣逼成了一個武將,他有謀有略,一路帶著軍隊收復了不少城池。

直到後來的一天,邊關一下子多了許多的流民。

蘇聞鐵青著臉:“都是哪裏來的?”

鐘昭剛得到消息,將信紙遞過去:“都是被聖上趕過來的,皇城外的那些,還有許多其他郡縣的,都被趕過來了,說是充軍。”

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穿也穿不好的流民,沒有任何行軍打仗的經驗,都是為了求生才走到皇城外,哪裏能吃得消邊關的戰事。

都是普通百姓,男女老少都有,一到戰場,各個都被血腥嚇到失語,少有能夠堅持下來的,堅持不下來的,就成日成夜的在蘇聞帳篷外哭訴。

他們在戰場,並不能作為援軍,甚至還大大打消了軍隊的士氣。

蘇聞一再上奏,讓聖上安頓流民,皆沒有回音。

戰場上刀劍無眼,流放過來的流民不少都死在了戰場上。

“蘇大人,求您讓我們回去吧,我們真的不會打仗。”

“蘇大人,太殘忍了太殘忍了,我不要在這裏了我不要在這裏了。”

“蘇大人,軍營裏生病的人越來越多了。”

蘇聞不能不管他們。

奏本一本一本寫,糧草一點一點減少。

但皇城中,始終沒有回應。

每日蘇聞回到駐紮地營地,總會有人撲過來:“蘇聞!你明知道我們只是普通百姓,打不了仗!死了這麽多人你真的一點都不會良心不安嗎!”

鐘昭上前攔住他們:“胡說八道,讓你們來的是聖上!蘇大人給你們吃給你們穿,戰場上還要顧及你們的死活,你們……”

“鐘昭。”鐘昭的話被打斷,蘇聞卸下身上的盔甲,無視了那些沖他叫囂的人,走進一斤的帳篷,“早點休息,戰事無眼,不會等人。”

走進帳篷,鐘昭看到蘇大人走到臨時的書桌前,拿起了新的信紙,問:“申請的糧草可有回應了?”

鐘昭搖頭:“但是有幾位大人寄來了書信。”

蘇聞將信件打開,上面的內容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