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第3/4頁)

朝堂之上日日如常,國庫總是吃緊,百姓顆粒無收,皇城之內卻依舊夜夜笙歌。

“蘇聞不是足智多謀麽?那麽厲害,一定能自己解決的,等到國庫寬松了,就給他送去糧草了。”

朝京外依舊有很多的流民,那些流民一批一批被趕到了邊關。

蘇聞看完後,笑了一聲,坐下去提起筆:“我早該想到有這麽一天。”

他在紙上寫下了又一本奏折,妥善放好遞給鐘昭:“又是一年中秋要到了是不是?”

“是的。”

蘇聞抵著嘴輕咳幾聲:“我以為我看不到今年的月亮了,沒想到,又過了一年。”

鐘昭哽咽了一下:“蘇大人,您長命百歲。”

蘇聞又是一笑:“是啊,我也覺得我能長命百歲,希望如此。”

他看向了另外一封一直沒有打開過的信,許久後輕聲問:“鐘昭,你聽過不破不立嗎?”

鐘昭一愣,但蘇聞卻沒有再說。

後來,蘇聞病倒在了戰場上,他沒能出去看到那一年的月亮。

糧草緊缺,軍隊被逼得一退再退,而朝京送來的,只有催促他趕緊收復城池平定敵軍的文書,以及一批又一批哀聲怨道的流民。

戰場上越來越多的都是

後來有一天晚上,蘇聞一個人騎著馬離開了軍隊。

鐘昭不知道他去了哪裏,只知道三天後他回來,便說:“我想打開城門。”

鐘昭當即愣住,左右看了一眼,確定沒有別人後才壓低聲音:“蘇大人,您瘋了嗎?這是迎敵,是叛國。”

那時候的蘇聞很平靜:“我知道。”

又問:“你知道,這一年,我們死了多少人嗎?戰場上的,餓死的,病死的。”

鐘昭答不上來。

蘇聞接著道:“三十五萬六千八百一十六,將士、流民、百姓…這是我知道的,還有我不知道的,在不知名的地方,那些求天不應,求地不靈的人。”

“鐘昭,我在想,我們一直守著的,是誰的朝京?是現在的聖上?還是百姓。”

鐘昭一時失語。

蘇聞好像沒有要等到他的回答,繼續道:“我認為是百姓。”

“你初見我時問我,以後想做什麽,我說想讓百姓安樂,而不是讓聖上荒淫。”

“他不是放棄了我,是放棄了百姓。”蘇聞說,“我可以替他守著這裏,守到我死;替他安頓這些流民,我去偷去搶,直到他死。”

他頓了頓,自嘲一聲:“但,是我先死,還是他先死呢?”

“在這些時間裏,受苦受難的又是誰呢?”

蘇聞:“他忌憚我,厭惡我,我可以離開,但我離開以後,朝京就會變好嗎?不會的。”

“所以我們守著的是百姓的朝京,而不是他的,既然如此,換一個聖上有何不可?”

許久後,鐘昭說:“蘇大人,您有勇有謀,為何不選擇自己成為他呢?”

蘇聞擡起頭,笑道:“鐘昭,我時日無多了。”

鐘昭雙眼一熱。

“這一年,是我咬著牙跟閻王爺搶來偷來的。”蘇聞輕聲說,“現在,該到他們要回去的時候了。”

“學治國之道,平戰亂紛爭,百姓流民…我沒有那麽多時間。”蘇聞垂眸看著自己的手,瘦骨嶙峋,“這三日,我去了敵國,同他們談判,看到了他們的軍隊,也看到了他們的邊關城池。”

“一個國家安樂與否,百姓的眼裏是能看出來的。”

“我想,如果要尋一個方法,朝京只有如此才有得救。”

鐘昭驚訝:“您只身一人去了敵國?”

蘇聞點頭:“一個聰明的國君,不會虧待自己的百姓,尤其是臣服的百姓,民心才是國本。”

“有人懂,有人不懂。”

鐘昭聽完後,久久不能言。

蘇聞說完這番話,卻將自己的筆收了起來,這是他用來寫奏本的筆,他不用了。

鐘昭問:“蘇大人,您決定好了嗎?”

帳篷外再一次傳來哭訴聲,這一次是在罵蘇聞是縮頭烏龜,消失三天三夜對軍隊不管不問,還有一直想要回家不打仗的。

蘇聞微微側目,像是聽到了又像是沒聽到,淡淡道:“嗯。”

鐘昭:“那我去!”

他著急地說:“蘇大人,您是所有百姓的希望,這件事您不能去,他們會恨您的!”

蘇聞笑了聲,沒說好,也沒說不好。

鐘昭不知道他是什麽意思,也不知道他究竟想要什麽時候做,如何做,只能每日詢問,但蘇聞卻從來不說。

中秋那天,敵軍再一次吹響了號角。

一路緊逼到城墻底下。

蘇聞站在城門口,親手脫下了自己身上的盔甲,在鐘昭不可置信的目光裏,道:“朝京,降。”

對方大軍過境,蘇聞成為了其中的一員,打開了每一道城門,直逼朝京皇城。

鐘昭無數次想要加入,對方卻根本不收,他們只要了蘇聞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