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案例(第3/5頁)

廊檐下懸掛的復古鏤空燈籠投射出剪紙般的斑駁碎影,將朱紅廊柱與兩人緩步前行的修長身影都裝點得仿若窗花。

轉過一處折角後,江闕忽然偏頭問道:“他真是我書粉?”

剛才吃完飯的時候,他們仨沒有一個想起了簽名的事,最後還是服務員追出包廂說他們忘帶了兩本書,左鑒清才如夢初醒般連忙找江闕簽了名。

宋野城冷不防被問得一怔,下意識就想回答“當然”,但不知是不是因為此時夜闌人靜的氣氛實在太好,而江闕望向他的漂亮眼珠在燈影下又太過明澈,以至於他竟然覺得在此刻說謊是一種罪過,遲疑了片刻,終於還是在江闕的注視中放棄抵抗似的笑了起來:“不是。”

江闕也跟著淡淡一笑,似乎對這個答案早就心中有數,一邊緩步前行一邊道:“所以那兩本書是你讓他買的?”

反正都已經說了實話,宋野城索性也就沒再遮掩,爽快地承認道:“嗯,他是我最好的哥們兒,我其實就是想介紹你們認識一下,但又覺得你可能不太習慣跟陌生人打交道,所以說他是你書粉,讓他主動一點,想著這樣你壓力可能會比較小。”

江闕沒想到居然是因為這個,不由愣怔了片刻,一時間倒有些不知該作何反應。

然而宋野城似乎也沒打算讓他反應,很快就輕松岔開了話題:“晚上吃飽了沒?”

說起這個,江闕立刻想起了剛才吃飯時就感覺疑惑的事:“對了,這裏為什麽會有蘆蒿?”

蘆蒿這東西並不是全國遍布的常見菜,通常都生長在低海拔地區的濕潤地帶,而且因為季節性比較強,即便在生長地也不是隨便哪個餐館都能隨時點到的,更不用說現在這個季節、在這種偏僻郊區的山莊裏了。

聞言,宋野城不乏得意地一笑:“你猜?”

他臉上很少會露出這種表情,畢竟他從小就被追捧多年,早就練就了面對各種誇獎贊譽都能淡然處之的本事,鮮少有什麽事能讓他把得意寫在臉上。

見他這副表情,江闕很快咂摸出了些意味,不甚確定道:“你自己買的?”

宋野城笑了笑,沒有搶豆子的功勞:“豆子買的,我讓他在銀嶺找找看有沒有的賣,他找了一下午才找到。”

江闕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猜測道:“你喜歡吃這個?”

宋野城“嘶——”地想了想該怎麽回答,然後像是有點想笑:“不瞞你說,我這才是第二次吃,上一次吃還是好幾年前在江南拍戲的時候。”

江闕有些茫然:“那為什麽突然讓豆子找這個?”

宋野城用挺立眉峰下那雙形狀完美的眼睛促狹又飽含深意地覷了他一眼:“這不是因為覺得你喜歡吃麽?”

江闕愣住了。

沒錯,雖然他現在的狀態完全是“吃飯只為了活著”,但並不代表他沒有自己的喜好——他喜歡的菜屈指可數,而蘆蒿正是其中之一。

但是……

“你怎麽知道?”江闕詫異道。

他們認識的時間本就不長,況且江闕也不是個重視口腹之欲的人,他確定自己絕對不會閑著沒事順口提起自己喜歡吃什麽。

宋野城噙笑不語,就那麽充滿暗示地看著他,賣關子似的道:“你自己回憶回憶?”

江闕:“?”

他滿臉都是如假包換的困惑,連一貫放松舒展的眉頭都因為冥思苦想而微微蹙了起來,細密的長睫隨著疑惑眨眼而輕輕扇動,然而卻半天也沒能想出個所以然來。

宋野城終於欣賞夠了他這難得一見的表情,繃不住輕笑了一聲,提醒道:“你還記得你在《尋燈》原著裏寫方至他們一家三口吃飯的時候,吃的是什麽菜嗎?”

江闕回憶了幾秒,終於露出了微許恍然的神情,然而宋野城卻不等他開口,搶答似的報菜名道:“鹽水蝦,糯米藕,蘆蒿炒肉,冬瓜排骨湯。”

沒錯,江闕在原著裏寫的就是這幾個菜,而劇本裏之所以對這個細節做了改動,是因為這場戲的主要目的是用“剝蝦”表現方至對女兒的疼愛,所以為了方便拍攝,只保留了“蝦”這個菜不變,其他菜都換成了全國通用的家常菜。

“可是……”

江闕還有疑問,而宋野城卻未蔔先知般替他問道:“可是你明明寫了三菜一湯,為什麽我偏偏覺得你喜歡蘆蒿是嗎?”

江闕點了點頭,這確實就是他納悶的。

宋野城再次露出了與先前如出一轍的得意,仿佛十分享受這種解密的樂趣:“因為你在《塵埃》整本書的十二個故事裏一共寫過三次餐桌劇情,別的菜都換了一輪,卻唯獨沒換過蘆蒿。”

這是連江闕自己都沒有注意過的細節,以至於聽宋野城說完後他居然在心裏納罕地問了自己一句:是嗎?

“還有,”宋野城的推理居然還沒完,“雖然其他菜換了一輪,但基本都還是江浙菜居多,再加上你書裏出現頻率最高的樹是香樟和白玉蘭,每次寫到冬天都很少下雪,下了也是很快就化,而寫到夏天又常會出現暴雨、內澇甚至台風。所以如果我猜得沒錯——你應該是在蘇南或者浙北長大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