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記憶(第4/4頁)

這段記憶僅僅只占用了一張紙的篇幅,而剩下的所有紙張都是他的實驗記錄——

參加完第一階段後,他抹去了這段記憶,並在第二階段時因為好奇而開啟了反悔程序,將記憶拿了回來。

拿回記憶後,他如臨大敵,當即選擇重新參加實驗、再次抹去記憶,然而又在次年再度開啟了反悔程序。

如此反復進行了足有八次之多,直到第九年再一次將這份档案拿到手時,他終於認清了無力擺脫的現實,終於無法再忍受年復一年的痛苦折磨——

他選擇了去自首。

看完這份档案,宋野城有些唏噓,原地思考了片刻後,他將紙張放回了档案盒:“還有其他的麽?”

江闕也沒耽擱,隨手從旁又抽出一只档案盒交給了他。

這回档案的主人是一名畫家,在一次湖邊寫生的過程裏,因為附近的兩個孩子不停追逐打鬧、多次撞倒他的畫板,他在屢次規勸無果後,忍無可忍地撿起一塊石頭砸了過去,其中一個孩子被砸中膝彎、跌下湖岸,另一個孩子慌忙施救時一並落水,兩人雙雙溺斃在了湖中。

與前一名志願者一樣,這位畫家也同樣經歷了漫長反復的實驗過程——抹去記憶、拿回記憶、再次抹去記憶、再次拿回。

最後,他的結局也與前者如出一轍——

以自首告終。

看到這裏,宋野城心中忽然隱隱產生了某種猜測,只不過因為樣本太少,他一時間還不敢確定,於是再次朝江闕問道:“還有麽?”

他原以為江闕會再挑一盒給他,卻沒想到江闕點頭後,直接伸手朝周圍櫃子示意道:“這裏的档案你都可以隨便看。”

宋野城不禁有些意外。

因為這裏畢竟不是真實的“档案室”,而是為節目搭設的拍攝場景,他以為江闕拿出的档案都是預先固定位置的、確定有內容的道具,而其他档案盒則是模型似的擺設。

如果所有档案都能隨意查看,那就意味著它們全部都是“真實有內容的”,這對於需要布置整個档案室、填充所有档案盒的節目組來說,可是一項非同小可的工程。

宋野城狐疑地往前走了幾步,不信邪似的從幾個櫃子上分別取下了一只档案盒,然後很快便驚訝地發現,它們居然真的都不是模型。

每個档案盒裏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

档案的主人都曾有過一段令自己驚懼、悔恨的罪惡記憶,也無一例外都曾在第二階段開啟過反悔程序,接著經歷數年反復實驗、循環這一過程,最後的結局大多是不堪忍受地選擇了自首。

甚至還有兩名志願者更為決絕——

他們選擇了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