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3/4頁)

見烏希哈皺著眉一臉憂愁,康熙出言寬慰她,“不必擔心,如今災民已經安置地差不多了,這一季田裏沒收成,朝廷已經按災情嚴重程度免了一到三年的賦稅。而且在流民聚集的地方朝廷已經發救濟粥,雖然不多但也能勉強維持生計。”

“朝廷有這麽多糧嗎?只算山東、河南兩省,朝廷也得供應到明年開春,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如今朝廷還能撐著,便是最後沒糧了也能開口朝糧商買糧,好歹朝廷出面她們不敢把價開的太狠”,康熙又故作輕松,“何況托你的福,先前抄了內務府,如今國庫也沒有那麽捉襟見肘了。”

提到國庫的錢,烏希哈又想起自己慫恿康熙派船出海的事情,“之前您和臣妾說要造船出海如今還沒有消息嗎?”

康熙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主要是不太相信出海能帶來的利潤。

“船上個月就造好了,只是先前在試水,而且除了隆禧沒人提出敢去,朕哪裏敢讓隆禧出海。這個月忙於處理旱情,朕也許久沒關注了。”

烏希哈有些失望,她若是沒有記錯,這幾年天災不斷,沒有時間讓康熙慢慢積累國庫,出海真的是她能想到的最快的盈利方法了,那些什麽肥皂、玻璃對她一個文科生來說真的太難了,她完全不記得配方。

但是在用人這方面她也不敢多嘴,這個時代出海無疑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即便是康熙也不會不顧人家心意強行派人出海的。

只能話裏話外重復強調出海外貿的利潤巨大,希望能激起康熙的興致。

烏希哈離開後,康熙坐在羅漢床上凝眉思索。

如今朝廷的情況當然不像他與烏希哈說的那樣好,只是他作為一個男人還是皇帝難免想要在自己的心上人面前做出一副輕松自如的樣子。

所以他現在在思考到底要不要賭一把,出海的利潤大不大他不知道,但是很危險他是知道的。如今國庫確實不太富裕,若是果真如烏希哈所言是一門暴利的生意,他就要開始動真格了。

想到烏希哈表現出來的不同常人之處,康熙咬了咬牙決定賭一把。

第二□□會,在眾人上奏完後,康熙突然開口。

“朕往日了解外國數學、天文、科學等知識,有感我□□雖大卻仍有不及人之處。因此朕有意派出朝廷海船,與歐羅巴進行文化往來,交易兩方特產,以期了解他國文化,揚我大清之威。可有哪位愛卿願意擔此重任?”

話音落地,太和殿廣場上一片鴉雀無聲,百官一時之間做不出反應。站在前排的索額圖、明珠、佟國維等人絞盡腦汁不知皇上怎麽突然有了這個想法,而且顯然不是與朝臣商議而是通知。

隆禧站在下首,心中艱難抉擇,他原先在內務府還需平衡監管各方,但自從皇兄整頓之後,他就在內務府當了個門面菩薩,他有心做一番自己的成績,這個出海顯然是一個好機會,只是風險又極大,故而猶豫不決。

康熙給了他們反映的時間,又問道,“哪位愛卿願意毛遂自薦?”

隆禧狠了狠心,上前一步,“啟稟皇上,臣仰沐皇恩而無所作為,願以此身為國邦交出一份力。”

站在前排的宗室王爺心裏瘋狂思量,純親王一向得皇帝看中,他這個時候站出來一定是有利可圖。

很顯然,這個道理有點眼力的人都明白。很快陸陸續續不斷有人站了出來,“臣也願以為此事出一份力。”

索額圖、明珠、佟國維、富善赫然在列。

康熙笑了,“既然諸卿都有此心,朕將此事交由純親王主理,後續一應安排皆由純親王與諸卿交接。”

下朝後,康熙留下了純禧。

“這件事情你原先就知道了,這一個月想來你也仔細思量過了,既然你下定了決心朕也不阻攔你,但準備工作須得做好了,你可有章程了?”

隆禧組織了一下語言,“臣弟先前已經接觸過幾名外國來的商人,這一個月來仔細觀察過了,最後選定了一個來自英吉利的商人。他有自己的商船,品行也不錯,已經多次往返兩國,更安全些,聽說他還是那邊的一個小貴族,臣弟許以重利,但還需要皇兄松松手。”

康熙擡眸,“你許了多大利?”

隆禧嘿嘿一笑,伸手比了個八又比了個三,“臣弟說可以免他八成進關稅,再給他添三成出關貨量。”

外國商人能從清朝帶出去的絲綢、茶葉之類的貨物是有限的,隆禧這減稅加貨可謂是一下子拿捏住了那個英吉利商人的命脈。

康熙一點也沒有因為隆禧擅自做主生氣,反而欣慰他有想法。

“很好,對待商人就要從利去拿捏他,你這個甜棗給的好,朕允了。”

康熙甩著手裏的珠串,沉吟了一下,“但還少個大棒,朕給你補上。他的商船暫扣,若是帶著你們平安回來,這一趟稅全面,允許他裝滿他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