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3/3頁)

從梁九功開口三人就已經是一副怒目而視飽受羞辱的模樣,不過是礙著三人都是主子跟前的紅人才隱而不發,待梁九功停了嘴,安嬪已經是一副柳眉倒豎,疾言厲色的模樣。

“本宮仿佛是聽錯了,這天底下竟還有此等荒誕之事,公公若有意折辱本宮,倒也不必費此周章。本宮倒要去向太皇太後問個明白。”

梁九功苦著臉看向蘇麻和芳姑姑,這可該您二位上了呀!

二人對視一眼,先安撫住了三人,不至於將事情鬧大,然後跟她們細細分說。

“……此事皇上已經下定決心,太皇太後也準了。奴婢說句大不敬的話,這宮裏頭沒孩子沒寵愛的日子是真的不好熬,三位娘娘想來自有計較。”

蘇麻停了嘴,安嬪幾人怒意暫歇,想起了平日裏的寂寞,斜倚熏籠坐到明對她們來說真的是生活的常態。

方姑姑見三人有所動容,連忙趁熱打鐵,“也不瞞娘娘,往日裏幾位夫人進宮時,您二位說的那些話皇上俱是知曉的,這才給了兩位娘娘這番機會。”

這話是對安嬪和敬嬪二人說的。

兩人聽了這話面色霎白,是想起了那些大不敬的話。

早曉得進宮來是守活寡,姑奶奶才不進宮呢,便是隨便找個郎君嫁了如今也早已當了額娘……

這話她們彼此是知道的,頭兩年還沒死心,求子心切的時候是和家裏人如此發過牢騷的。

芳姑姑見二人嚇到的模樣,心裏點頭,皇上命人將此事告訴她就是叫她恩威並施的意思。

“二位娘娘也不必如此驚慌,皇上早已知曉此事,既然不曾降罪就是不追究的意思。”

又苦口婆心地開勸,“二位娘娘對皇上又沒有情意,在這宮裏也無甚牽絆,孤老於宮中的滋味可不好受。奴婢雖自梳留在宮裏當了姑姑,卻也知道天下女子沒有不想要個自己的孩子的,既有機會重新嫁人,憑兩位娘娘的人才還怕尋不到好郎君,從此生兒育女享那天倫之樂嗎?”

安、敬二人想一想芳姑姑描述的景象其實已經心動了,只是她們到底是大家族精心培養的姑娘,知道自己在宮裏對家族的意義,仍是一副沉默的表情。

“幾位娘娘不必擔心旁的,皇上說了此事有愧於娘娘,對您幾位的母家必有補償,現在應該正在召見了娘娘母家商討此事。也不必擔心牽連家中姊妹名聲,屆時有爵位和嫁妝相贈,若是幾位娘娘不願意叫人知曉,等出宮後會安排幾位娘娘低調二嫁,絕不叫人側目。”

後宮女子對家族的政治意義,陪著太皇太後一路走來的蘇麻再清楚不過。安嬪幾人的心動和猶豫都在她眼裏,不由得感嘆太皇太後的一番苦心,對三人身後家族的補償正是太皇太後提醒的康熙。

三人都不是蠢人,只是事情太突然她們一時斟酌不定其中利弊,何況這等大事她們也想和家裏人商量一二。

安嬪和敬嬪還在猶豫,素來沉靜少言的端嬪卻已經下定了決心。

她實在太想念二格格了,可是在宮裏她絕沒有再擁有自己的孩子的機會,而且她對這紫禁城未必沒有怨氣,嬌嬌愛女幼年夭折,這裏是她的傷心地。

她是家裏唯一的女孩,仗著大伯家的勢進了宮,但她大伯視她如己出,幾位堂兄也都對她十分愛護。她已經決定回頭請大伯母進宮一趟,倘若家中同意,她想出宮去,她不想再守著對女兒的思念沉浸在過往中苦熬下去了。

“不知可否叫家中長輩進宮商量,姑姑體諒體諒本宮和兩位姐姐的難處,實在不是我們能自行決定的。”

蘇麻和芳姑姑對視一眼,心中驚詫,沒想到會是端嬪說出這話,她們還想著不知怎麽說服她呢。

“自當如此,因此事未定不好聲張,太皇太後決定待元宵命婦進宮的時候叫娘娘們和幾位夫人商量此事。”

端嬪定了定心,安嬪二人也松了口氣,還有時間緩余就還好,也好叫她們回去好好商量,仔細想想。

“既然幾位娘娘已經知曉此事,還望莫要聲張,回去好好想想,奴婢們就先行告退,去和主子們復命了。”

一行人各自離去。

作者有話說:

補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