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2頁)

他自然不怕郡守參他,皇帝沒那麽快能掌握全局,無論如何也是不敢動他的。

做這一出,不過是想讓郡守放松警惕,露出更多的破綻。

比如那讓郡守遮遮掩掩的城南,必然就是有貓膩的。

等他拿住切實證據,再將所有事公之於眾上報朝廷,便可以名正言順地抄了整個郡守府,還能得到民心。

與那相比,幾句做戲的話,一箱子首飾又算什麽。

*

安撫住郡守,李洵便開始對這次剿匪的後續事宜進行處理。

這次進攻匪寨,雖然有二十多人受傷,卻沒有陣亡的士兵。

首先自然是論功行賞,按照每個隊,每個兵的功勞大小,為他們授予十貫至三貫錢的賞賜,以及選擇性賜予優秀銅牌。

表現最卓越的十多位小隊長,每個人都賜予一副皮甲,一匹戰馬。

這讓他們在其余兩百多個小隊長裏,頓時變得鶴立雞群起來。

而且,誰都知道,這不僅是一副皮甲一匹馬,而是功勛是榮耀,是讓郡王記住自己的機會。

整個表彰大會是當著全軍的面進行的,望著台上一個個兵丁手裏的銅牌與賞錢,台下的兵丁們開始眼熱了。

他們之中不少人,先前發現最優秀的十個小隊被選去剿匪時,其實是有些慶幸的。

但現在看來,剿匪其實沒他們想象中那麽可怕,反而是升官發財的好機會。

這次的賞錢,最少的也有四五個月的軍餉,僅僅是出去一天的功夫就掙來了。更何況還能積累升職加薪的資歷,誰能不心動。

其余沒參加剿匪的兵丁們紛紛躍躍欲試,恨不得再來一窩土匪給自己剿。

一次剿匪,一次表彰大會,徹底激發了營中護衛們的鬥志,李洵對此很滿意。

表彰完,便是處理那個山寨的問題了。

如今,他留了兩百人在雲麓寨裏把守。

在他的規劃中,這山寨保存完好,又遠離郡城,藏在深山之中,臨近硝石礦比較多的東郊,用來提煉硝石礦,制造火藥武器是最好不過的了。

保密性強,還臨近產地。

不過,在那之前得先把上山的路修好,寨子裏的防禦工事也有待加強。

如此,他便又從上次考核之中處於中等的兵丁裏,調集了三百人去修路。

除此以外,東郊營地的建設,日常訓練也在同步進行著。

整個護衛營有序而忙碌地運轉著。

*

最近慎郡王的傳聞在整個肅城極其郊區的村落都頗為盛行。

黃杏村的陳三嫂,她家那位作為近距離與郡王接觸過的人,在回到娘家陳家村吃酒席的時候,便再次被問起了當初郡王賠償佃戶的那一樁奇事。

其實這事早就傳回了陳家村,但聽當事人講又是頭一次。

村裏本就沒啥稀奇事,村民們聽得興致勃勃,把各種細節問了又問,又是震驚又是羨慕。

“那就相當於什麽都不用幹,就白撿了一年的收成啊!”

“豈止一年了,那至少是兩年啊,人家王爺可是按照佃地所有產出全賠的!”

“沒想到那麽尊貴的人,竟然如此講理!”

“戲文裏說皇帝老兒愛民如子,叫我看,王爺才是真的愛民如子,還英明能幹!”

“誰說不是呢,以前官府屢次出動,拿那些雲麓寨的山匪一點辦法都沒有,咱們王爺一來就把那些畜生全滅了!”

“有咱們這麽威風的王爺在,以後咱們村裏可就不怕山匪了!”

聽著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角落裏那個看起來滿臉悲苦的婦人眼中閃過震驚,隨即又從絕望的深淵裏生出了一抹希望。

她鼓起很大的勇氣,這才拉住陳三嫂問道:

“三姐,那王爺是不是很大的官……比咱們郡的所有官都大……”

普通百姓哪裏懂那麽多,陳三嫂立刻便道:

“那還用說,皇帝老兒最大,他就是第二!”

“好……太好了……”那婦人幹涸的眼中含著熱淚,就像是快要溺死的人看到了浮木朝她飄來。

若王爺真的如此英明又愛護百姓,他們家是不是就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