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3/3頁)

袁老師對比了一下宋一交上來的作業,和她現在說的話,哭笑不得:這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仍然沒變,只是學會了應付作業。

但他並不意外。

他了解宋一的行為模式,知道她是那種“利己型”小孩,做事考慮的是“我想不想”。她會受到法律的制約,知道什麽事情不能做,但不受道德感的束縛。

她的問題解決能力又很強,為了達成目的,甚至不惜殺豬用牛刀,這可能造成一些或好或壞的次生影響,而她本人不在乎這種影響。只要不要受罰,她就無所謂。

宋一是天才,但搞不好也會是麻煩人物。

袁老師倒不會因此覺得她不好,她的這種情況跟她以前的經歷是有關系的。她還小,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健全孩子的人格麽?

他又問:“那你又如何理解像喬文這樣的前輩?”

開辟新世紀時,有無數先驅。

宋一的表情有點糾結,斟酌許久,她才說:“我佩服他們,但又不太理解,因為我做不到他們那樣。”

做不到,是事實。她早就經歷過了一世,但她什麽都沒做。

佩服,是因為她是受益者。但宋一同樣覺得,像她這種無關緊要的人的佩服,對當事人而言又有什麽用?他們都已經身死道消,啥都沒了啊。

袁老師笑了笑,摸摸她的腦袋,“其實我也不覺得這個世界有純粹的奉獻。”

宋一的眼睛一亮,“老師,我今年的思想品德是不是保過啦?”

袁老師改摸為敲,“想得美。我不是在贊同你的想法。有些人的奉獻,不是為了實質性的回報,而是為了精神上的滿足,為了大道的圓融。就像你身後如果站著雯雯他們,你能不管他們的死活嗎?”

“那不一樣。我跟陌生人又沒有感情。”

陌生人和朋友怎麽會一樣呢?

“是不一樣,但又一樣。走吧,你們想去外面看看,我帶你們去。”袁老師站起了身。

王老師那邊安檢耽誤了時間,正好就被宋一他們趕上了。

三個小孩站在老袁身後嬉皮笑臉,仿佛在說:耽誤了這麽長時間,結果不都一樣嘛,之前就該爽快點。

王老師無語地翻了個白眼:她知道這些小孩為啥能這麽無法無天了,可不就是被某些老師慣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