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遺書

三年未見的謝淮讓林棠有一瞬恍惚。

從十四歲到十七歲, 在軍營中三年,他似乎徹底換了一個人,成了真正歷經沙場的將軍,又似乎除了眉眼間的神情和線條更堅毅外毫無改變, 還是當年那個纏著她想打敗她的少年。

戰爭還在繼續, 林棠沒有過多糾結於謝淮的變化。

她令楊樹查驗了謝淮的身份,命他上馬帶路:“各處情形如何?”

謝淮也並不多言, 直接對林棠講起了目今大周和渤海前線的局勢。

平東軍三月初奉皇上密旨對渤海國開戰, 初戰大捷, 順利破第一城後又連破數城。

可這五六年來, 不是只有大周在做開戰的準備。

渤海立國百年余, 自是不乏人才。在第一城猝不及防被破後,余下數城的渤海軍隊只會做有限的抵抗,待城內城外百姓和糧草兵器輜重財物轉移完畢, 便棄城撤退, 只給平東軍留下了數座空城。

“渤海國共六郡一百二十八縣, 平東軍已攻下大川郡中的七縣。”謝淮請林棠下馬, 將她引入議事廳中, 匆匆來往和站崗的將士們看到林棠, 視線都不禁在她身上停留,“只要攻下大川郡,便能深入渤海內地了。”

“末將謝淮攻下李成縣,歸來復命。”林棠與廳內平東大將軍和諸高階將領見畢,謝淮方行禮復命。

謝淮正要匯報戰況,林棠從身後甄英蓮手上接過一個錦匣打開, 捧出一卷聖旨。

“白如易、謝淮、李茂存、耿仁……接旨。”

平東軍攻下七城, 自然有許多將士立功得升。渤海被攻破的第一城便是謝淮率先率部破的城門, 在林棠攜旨到來前,他已經實際領了正三品指揮使之職,只待一個正式的任命。

宣旨畢,林棠將聖旨和相應文書交給平東大將軍谷浩。

身為二品督軍,林棠的品階不如平東大將軍,實際地位卻與其不相上下。她又有清寧公的爵位,谷大將軍便請她上主座。林棠推辭,只在他下首就座,示意眾人不必在意她,且聽謝淮匯報戰況。

李成縣是渤海在大川郡以南的最後一縣,攻下此縣,渤海重鎮大川郡便已全然暴露在了平東軍的鋒芒下。

但大川郡郡如其名,郡周多崇山峻嶺大川大山。從大周遼源省進入渤海有三條路可選,其一是走正北方向的雲川嶺,其二是走正東方向的大沼澤。雲川嶺極其險峻,盛夏山頂仍有積雪,在冬日會被大雪封山。而黑澤本身在冬日沒有那麽危險,其附近卻多能藏滿敵軍的密林,大軍行進時易被埋伏,也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而走唯一的一條官路,恰恰必要經過大川郡。

谷浩令幾支軍隊轉往李成縣,又親自到李成縣坐鎮。林棠身為督軍,自要隨行監督。

對大川郡的第一次試探性進攻很快開始了。

平東軍作為大周東北方向專門針對渤海的大軍,平時編制為十五至二十萬人,這幾年因籌備戰事,平東軍募兵訓兵,戰前又從各地抽調軍隊,此時共已有六十萬人之眾,其中三十萬余是可以上前線的精兵,另外二十余萬則是預備役並負責後勤雜事。

一般正四品指揮僉事麾下至少會有兩千四百員士兵,正三品指揮使則至少可指揮六千余人的軍隊。此乃戰時,軍隊擴充,每位將軍手下的士兵也有增加。現今謝淮麾下便有兩萬余精兵,都是至少上過幾次戰場,經過血與火的好漢。

但軍隊之中也有明爭暗鬥、傾軋算計。攻打一國這樣的大戰既有風險,也是難得的機遇,人人都想憑功封妻蔭子,享一世榮華。谷大將軍年近六十,乃當年東平郡王的舊部,既有幾分真本事,也深知平衡之道。謝淮確是有大才之年輕將領,從軍三年便升至正三品指揮使,樁樁件件功勞都是實打實的。可他畢竟出身豪門貴胄,乃是皇後娘娘家中親侄,若只令他一人立功,便是攔了別人的路,也不利於軍隊人心管理。大川郡城外地形險要,不能直接攻城,最好先用火·炮破壞墻體,而會用清寧炮的炮手在每位指揮使手下都有不少。因此本次他並不用謝淮,而是用了別人。

謝淮自會認字起便和長輩學習朝堂政事,後又隨林棠親至寧西軍中學習三載,又如何不知人心平衡之理。谷浩不用他,他並不在意,安撫了不平的下屬們,又給親信將領交了底。

他們不會閑太久。現今是五月,最多再過一個多月,不到七月,谷浩一定會用他。

渤海國山川地圖有大半都是謝淮親手畫出來的,在平東軍中,他是對大川郡附近地形甚至整個渤海地形都最熟悉的人。他曾混入大川郡城中,甚至混到了大川郡修建城墻的勞役裏,知道渤海國這幾年對大川郡城墻下了多少工夫——幾乎是盡全國之力——去修整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