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遺書(第2/5頁)

皇上於今春下定決心開戰,不再多準備兩年,至少有一半是因他的這一條消息。

謝淮不後悔幾次命懸一線,他早就知道,經過這幾年,只要他活下來,攻下大川郡之功必會是他的。他也感謝他的出身,讓他不必費心去找什麽靠山,也不會有人敢吞沒他的功勞。

而且,他覺得很可能會發生,卻不敢抱有期待的事真的發生了。

就如八年前攻打西胡一樣,今次攻打渤海,仍然是姐姐來做督軍。

今年之前,大周與渤海和平了三十余年未有戰事。谷浩空有年紀,其實並無真正指揮作戰的經驗,論起真實水準遠不如姐姐。

姐姐分明知道若想攻下大川郡,似如今這樣硬攻幾無成功可能,卻並未反駁谷浩的戰術,應是在等待時機。

大川郡城墻堅硬無比,就算是清寧炮也很難造成關鍵性的傷害。就算堆砌炮·彈·炸·開了幾個口子,城中數萬渤海將士也會迅速補好缺口。更別說大川郡以北便是渤海國富饒的腹地,人馬糧草會不斷地支援過來。

大周國力空前強盛,當然能和渤海消耗得起。可對於渤海來說,今次是護國之戰,從上到下的信念必然都堅強無比,這是平東軍無論如何也比不過的。且朝廷對於本次與渤海戰爭的支持也是空前的,五年內工部生產的幾乎所有清寧炮和燧發槍都先供應平東軍,糧草人員都極大充足。攻下幾座小空城還算小事,只要占有土地,再慢慢移民發展就是,但若被一大川郡拖住,消耗太多財物和太長時間,便是作戰不利。

一旦朝廷內部撤軍的聲音多了,平東軍上下很可能不但不會升官加爵,還會有人因開戰失敗負責——降級或直接流放、丟命。

谷浩為人謹慎惜命,好處在於他並不自視甚高,不是硬撐著拉不下臉的人。

最多一個月,谷浩一定會問姐姐的意見。為了不承擔責任,或許他還會將指揮大權讓給姐姐。

谷浩不讓大權則已,若要讓,他必不會讓谷浩還有拿回大權的可能。

姐姐可不能擔了責任,功勞卻成了別人的。

渤海並非彈丸小國,攻打不易。皇上登基近二十載,年過不惑,已有可被稱為明君的文治武功。若此役失敗,空耗國力卻無與之相配的收獲,不但會影響後世史書對皇上的評價,朝中大臣和民間輿論更會立刻給到皇上壓力。

只怕皇上派姐姐來,正是要留一道後手,也是對姐姐抱有期待。

那他更要想辦法,讓姐姐在平東軍的地位更穩固,無人可以動搖——雖然姐姐可能不需要他的幫助……

為什麽不去問姐姐呢?

謝淮猛地邁出一步又停下。

雖然這半個月姐姐對他還是很冷淡,看他的眼神和看別人並無不同,可每次和姐姐眼神交匯,他都確定姐姐明白他在想什麽。

而且……他已經長大了。

只要姐姐不認為他還是個孩子,就算他要和其他人在同一條線上競爭,他也願意。

李成縣是謝淮攻下來的,也是謝淮的部下在各處防守。為保安全,謝淮每日都會幾次親自到各處巡邏。

現下正是二更,該到去他夜巡的時候了。

謝淮將全縣巡遍,又至大將軍下處後,才往督軍處來。

二更過半,他來到了林棠所居院落附近。

就算林棠只是來平東軍做督軍,皇上也給她配了一千禁衛護衛安全,暫皆由楊樹統一管理,只聽林棠一人指揮。

林棠居處周圍日夜有禁衛把守,其實不需謝淮親來,但他仍舊每日過來。禁衛們都知他與林棠有舊,又欽佩他的能為,楊樹等本在林棠身邊的禁衛又和他極好極熟,所以就算林棠態度平常,禁衛們對他也很友善。

平日謝淮只在林棠附近巡視過就走,並不入內。

既然姐姐不想讓人知道他們曾經多麽……親近,在得到姐姐的暗示或明示之前,他不想給姐姐帶來任何可能的困擾。

但他今日有事,有正事。姐姐已經到平東軍半個月了,前幾日常總兵常子山還來拜見過姐姐,他當然比常子山更有理由和姐姐敘舊,不然豈不讓人以為林謝不和?

所以來這一次應該無妨。

謝淮對禁衛說想求見林棠,那禁衛果然並無異色進去通傳。

過不到半刻,謝淮被禁衛請進去。他打量這處居所大概不算委屈了姐姐,不過姐姐並不是在意這些身外之物的人。

可行到一半,他忽然聽見一陣打鬥的聲音,竟然還有燧發槍的開槍聲。

謝淮霎時繃緊了全身。

他能確保城防毫無問題,平東軍中竟然有人敢暗害姐姐?

給謝淮引路的禁衛也瞬間進入了警戒狀態。謝淮讓禁衛速帶他去林棠院中。

看見披著薄披風松柏一樣站在正房門口的身影,謝淮想立刻到她身邊去保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