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百姓們只站在學堂外面伸著脖子往裏瞅, 誰都沒好意思進去,生怕踩臟了似的。

楚溪客也就沒往裏走,學著百姓們的樣子透過窗戶往裏看。

總共有一大一小兩個房間, 小的是“啟蒙班”,大的是“拔高班”, 從命名就能看出是根據學生的基礎來分班的。

每個班裏都有黑板、掛圖和現代化的桌椅, 這樣學子們不用像從前那樣跪坐著讀書,也不會只是死記硬背而弄不懂意思。

現在學堂還沒有正式招生,因為教書先生還在培訓中,楚溪客希望培養出一批真正懂得“育人”的啟蒙先生, 而不僅僅是“教書”。

至於怎麽培訓他就不太懂了,交給姜紓和鐘離東曦去商量就好。

看完學堂, 楚溪客沿著街道繼續走。

整個街區都是一排商鋪,所有權在官府手中, 居民只能租賃,不可購買。

小區內的住宅則是免費發放給百姓, 只要有平川戶籍就可永久居住,還可以傳給下一代。

不過, 居民需要交納一定的物業費,官府再組建“物業處”, 統一清掃街道、處理垃圾、維護綠化等, 誰家的茅廁、屋頂、灶台壞了,物業處也會負責維修。

這一套,就是楚溪客從現代搬過來的了。

錢不多,但有些百姓還是不太樂意, 軟磨硬泡地跟收錢的小吏說, 不需要物業打掃衛生, 他們自己就能打掃。

一個小區上千戶人家,小吏走了一圈下來,收上來的錢不足一貫。

楚溪客整個蒙了,完全不理解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每個月只有十文錢啊,之前燒磚蓋房子的時候,每人每日的工錢都有五十文了,一家五個壯勞力的話,每日工錢足足二百五十文!

一個月十文錢都不願意交了?之前在長安的時候,單是廊橋一條街的物業費都是這個的十倍!

最後,還是賀蘭康出馬,別的都沒動,只把“物業費”這個說法改了一下——

保護費。

然後,百姓們就誠惶誠恐地交錢了。

楚溪客:“……”

就離譜。

沿著外墻走一圈,四面都是商鋪,四角分別是學堂、醫館、武侯鋪和望樓。望樓旁邊是潛火隊,主要用來觀望火情、及時滅火。

平川城共有九個大區,每個大區裏有六個小區,除了中一區、中二區、中三區用途特殊外,其余六個住宅區都是同樣的設置。

楚溪客隨便選了一個進去參觀。

站在門樓上,俯瞰整個小區,最直觀的感受是整齊、統一、治愈強迫症。

每條街道都是筆直的,每個月亮門都齊刷刷往東開,每個房子都一樣高,就連下水道的開口距離都是等差數列……

不用說就知道,王城的督建者是誰了。

楚溪客碰了碰鐘離東曦的胳膊,偷笑的樣子不能更明顯。

鐘離東曦輕咳一聲:“不好麽?”

“好,瞧著就舒爽!”楚溪客旁若無人地拉住強迫症男朋友的手。

官員們司空見慣,只默契地落後幾步,假裝平川王殿下和他的王妃在過“二人世界”。

楚溪客就一路拉著鐘離東曦的手下了城樓,走入十字街,在六個一模一樣的月亮門裏選了一個看起來最順眼的走進去。

裏面便是一排排聯排“小別墅”了。

每家房子都有兩層,屋頂是平的,可以曬糧食,一樓是堂屋、灶房和雜物間,二樓則是三間臥房,足夠給祖孫三代居住了。

屋前還有一個小院子,院內有菜畦、雞舍、羊圈和廁所,廁所和羊圈連通著一處隱蔽的化糞池。

之所以這樣設計,一是為了節省土地,多蓋房子;二是為了鼓勵居民發展家庭養殖,哪怕每家只養一只羊、兩只雞呢,到年尾的時候就是一筆收入。

“我可真是個小機靈鬼。”楚溪客笑眯眯地自誇。

其余官員紛紛笑了,真心實意地誇贊他的巧思。

只有鐘離東曦攏住他的手,想著往後必要好好護著他,再不讓他吃一點苦。

即使楚溪客一字未提,他也已經猜到了,能懂得燒磚蓋房子的法子,能處處考慮到實用而不是享受,他的鹿崽從前在那個世界過得肯定不輕松。

所有房子都是坐北朝南,屋舍和院子的大小完全一致。各家分房的時候就是抓鬮,抓到哪個要哪個。

如今,有的房子已經住了人,有的還空著。

剛好,有一家人剛剛從舊城搬過來,正在收拾行李,一家老小皆是喜氣洋洋的。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家連連驚嘆:“這麽好的房子,說是神仙洞府也不為過了,當真不是白鴨大仙變出來的嗎?”

“自然不是。您忘了,咱家大郎還跟著一道幹活來著,他可是親眼看到一磚一瓦壘上去的。”

老人家雙手合十:“天爺爺,就算不是白鴨大仙發功,那也是平川王殿下福澤庇佑,我以後要天天上香,祝禱他老人家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