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楚溪客最近的日子過得美滋滋。

試驗田裏的北瓜苗長出了短短一截瓜蔓,楚溪客不用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咳,總之, 他請了專人照看,可以不用整日心心念念了。

麻山藥試驗田長得也很好, 姜紓之前聽楚溪客說過雜交育種可以彌補作物的不足, 因此在安排栽種的時候就把幽州來的山藥和江南來的山藥混著種,期待能選出繼承母本和父本雙重優點的“混血山藥”。

占城稻也是同樣的栽種方法,本地野生稻和商隊換回來的占城稻間隔種植,希望能在自然雜交的基礎上實現優良品種的選育。

目前來看, 幾塊試驗田長勢都不錯。

最讓楚溪客期待的還是棉花田。

去年種棉花的時候,姜紓和賀蘭康都不在, 鐘離東曦忙著抵擋長安那邊的暗算,只有楚溪客扛著初來乍到的壓力, 動員楚記員工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種下那片棉花地。

如今,原本的十畝棉田已經擴充到了上千畝, 楚溪客也選出了最適合本地土質和氣候的草棉品種。

他將其命名為“平川一號”。

平川一號是短絨棉,纖維粗, 顏色泛黃,如果按照現代的標準來看肯定不算優良品種。

不過, 這種棉花有著現代長絨棉無法替代的優點, 那就是韌性好,即便是手工紡織也不會斷絨。

最關鍵的是,平川一號產量驚人得不錯。

就拿去年來說,在楚溪客的精心呵護下, 十畝地居然出了三茬棉花, 平均下來每畝地出棉將近三百斤, 幾乎要趕得上現代的產值了!

產量高的小可愛才是真的小可愛,楚溪客今年一口氣把棉田擴充到了一千畝,就等著冬天做棉襖棉褲穿了。

種地計劃欣欣向榮,其他產業同樣紅紅火火。

賀蘭山煤礦儲量巨大,根本不用冒險去挖,光是某個天坑裏裸露的原煤都夠平川城開采數十年了。

其中一小部分用來燒磚,另外一部分被賀蘭康秘密運往某個連楚溪客都不知道的深山老林,據說是鍛造鐵甲和兵器去了。

剩下的被鐘離東曦存起來,想著到了冬日低價賣給百姓們,用於取暖。

吉蘭泰和花馬池兩個鹽湖冬夏不歇,產出的粗鹽供給軍中與百姓,並非不想賣給百姓們細鹽,而是沒人舍得買,細鹽則送往各州刺史家中,換回一箱箱小金錠。

西域商人定的大多是精鹽,他們原本想用寶石、香料或皮毛來還,怎奈楚溪客不稀罕,讓他們換成香料的“小時候”。

說人話,就是香料植株。

姜紓不僅通醫理,還擅制香,楚溪客就把那些香料植株種到他的私人小花園裏了。

姜紓偶爾心血來潮調上一丸,送到長安黑店,轉手就是天價。

楚溪客吃的果脯、穿的絲綿小襖、拿的青羅團扇、戴的白玉頭冠……都是用這些錢換來的。

最厚道的還是坎巨提的哈桑坎穆爾將軍。

盡管兩國盟書裏只有保護來往商隊的約定,但哈桑坎穆爾將軍時不時就會以個人名義給楚溪客送來各種不同的植物或種子,其中常常有令楚溪客驚喜的。

就在上個月,他甚至看到了一株疑似西紅柿的植物!到底是不是真的西紅柿,還要等夏天結了果再確認。

相比之下,勃律小王子就“專一”多了。

他對平川城的示好愛答不理,只對翟三娘熱情,時不時就會送各種新奇的禮物過來,蹩腳的問候信也是一封接一封。

翟三娘不堪其擾。

不過,她聰明地意識到這個“勃律商人”似乎對楚溪客很重要,因此並沒有得罪他,每次收到禮物都會以“楚記”的名義回贈奶茶或其他吃食。

施工隊那邊也超乎預料的火熱。

按照原計劃,派出去的隊伍三個月就能回來,沒想到,一期工程做完,各州立即定下了第二期,也有的是剛在這個州蓋好,隔壁州就把人搶了過去。

於是,契書越來越多,送到平川城的小錢錢也一箱箱疊加。

府庫裏終於有余錢了。

有了錢,農田啊,水利啊,架橋修路啊,就能順利進行,這些基礎建設越順利,平川城就能吸引來越來越多的錢。

可謂是良性循環。

***

薔薇小院。

又是一天休沐日。楚溪客啃著水蜜桃,坐著搖搖椅,看著桑桑訓弟弟。

說起來,他屁股底下的這個搖搖椅是他們家的搖搖椅六號。

一號自然是給姜紓做的,二號給了鐘離東曦,三號原本是楚溪客給自己做的,結果被賀蘭康“率先使用武力”搶走了。

於是,楚溪客就做了四號。剛一做成,就看到桑桑蹲在旁邊巴巴地看著,楚溪客心一軟,就把四號給了桑桑。然後,桑桑轉頭就讓給了阿晚。

楚溪客長長地嘆了口氣,認命地做了五號和六號。五號給了桑桑和二桑,六號才輪到他自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