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其實楚溪客也不確定北瓜和南瓜是不是屬於同一個種屬, 但他確實是從小吃著蘇奶奶做的北瓜疙瘩湯長大的。

蘇奶奶在大學城美食街的拐角處開了一家小店,菜色是冀味小炒,最經典的就是北瓜疙瘩湯。

每次有熟客進店說:“蘇奶奶, 來一份南瓜湯!”

蘇奶奶就會非常認真地糾正:“是北瓜,不是南瓜, 北瓜和南瓜不是一種瓜。”

有段時間楚溪客幫蘇奶奶進菜, 蘇奶奶擔心他買到南瓜,為此還特意教過他如何區分這兩種瓜。

南瓜現代人都很熟悉,大的如漂亮國巨型南瓜,一個就能長到幾百斤;小的像近幾年在減肥人士中比較流行的貝貝南瓜, 長到拳頭大就能吃。

但是北瓜不一樣,北瓜就是長長一條, 比冬瓜小,比茭瓜大, 中間略細,有時候會長成彎彎的形狀。

而且, 北瓜不會像南瓜一樣熟透之後會變成黃色或橘色,北瓜的皮直到成熟都是青色或藏青色。

這兩種瓜的味道和食用方法也略有差異, 北瓜蒸著煮著都不好吃,唯獨做疙瘩湯, 會有一種燉排骨的香氣。

這也是為什麽, 蘇奶奶每次都要強調這是北瓜湯,不是南瓜湯。

實際上,即使蘇奶奶不叮囑,楚溪客也不會買錯。外地人可能不清楚, 但本地的商販們一眼就能區分出北瓜和南瓜。

說起來, 楚溪客當初還為此查過資料。

學界一直有相關的爭論, 說是南瓜並非是美洲獨有,早在先秦時候就有了中原百姓吃“南瓜”的記載,而日本那邊也確實有史料說“南瓜”是在唐朝的時候由中原傳到日本的。

楚溪客偷偷想著,也許史料上說的這種瓜不是南瓜,而是北瓜。

……

不管怎麽說,現在滿滿一兜北瓜實實在在地擺在他眼前了呀!

楚溪客驚喜地看向翟三娘:“這瓜打哪兒來的?還有不?”

“是一位勃律商人臨走前留下的,說是感謝我……感謝咱們楚記做出那麽好喝的奶茶。”

翟三娘面色泛紅,又很快掩飾過去:“我看到此物由精美的波斯毯包裹,以為是寶石、金像等貴重之物,就沒收,沒想到他竟偷偷塞進了櫃台底下,直到今日大掃除才被發現。”

她說的這個勃律商人就是蘇失利。

暗衛早就告知過楚溪客,蘇失利臨走之前特意跑到美食街買了整整一車奶茶,說是帶在路上喝,沒想到那位勃律小王子還偷偷給翟三娘塞東西了。

“商隊都知道我花大價錢在找新奇作物,他既然有,怎麽不換給我?”楚溪客小聲嘟囔。

鐘離東曦笑笑,在他耳邊說了句什麽。

楚溪客驚奇地看向翟三娘,再看看用精致波斯毯打包的北瓜,頓時笑了:“三娘,說到底這是那位勃律小、咳,商人送給你的,這東西自然就是你的。”

翟三娘忙道:“殿下說笑了,此物是勃律商人為了感謝楚記奶茶——”

“誒呀,你就別不好意思了。”雲浮勾住她的胳膊,嬉笑道,“還不趁此機會向殿下討個大賞賜!”

翟三娘只得說:“沒什麽可討的……此物既然殿下有用,那便任由殿下處置。”

楚溪客爽快一笑:“那今日就加一道北瓜疙瘩湯吧,三娘也留下來嘗嘗。這兜北瓜算是我欠你一個人情,以後你無論想要什麽隨時跟我說。”

翟三娘笑著屈了屈膝:“殿下說笑了。”

雲浮拉著翟三娘去找雲竹玩了,楚溪客和鐘離東曦一起處理這兜寶貴的北瓜。

然後,楚溪客就發現,北瓜籽和南瓜籽是一樣的,都是圓圓扁扁白色的,不像葫蘆那麽堅硬、有棱有角,呃……

所以北瓜和南瓜到底是不是同一種瓜?

北瓜湯總歸是很好喝的。

楚溪客在大鐵鍋裏稍稍放上一點豆油,油溫還沒變熱的時候就放花椒,這樣把花椒慢慢炸熟,麻味去掉,香味就出來了,然後用一個小漏勺把花椒撈出來,放大料角。

大料角是入味的關鍵,楚溪客懷疑食客們從蘇奶奶的北瓜湯裏吃出的“燉排骨味”就是因為這倆大料角。

大料角炒出香味後,就可以放切好的北瓜塊了。最好不要削皮,這樣燉出來的北瓜才不容易亂湯——如果喜歡那種瓜肉和湯汁融在一起的,那就削皮。

北瓜塊炒個三成熟就可以放水了,最好是開水,稍稍煮一下就能放進面疙瘩。

面疙瘩是用小麥面粉拌出來的,在面粉裏稍稍放上一些水,然後用筷子瘋狂攪動,直到把面粉攪成一個個黃豆大的小疙瘩。

水放多了,或者攪動方法不正確就容易搞成一個大面團……

反正楚溪客是沒怎麽成功過,所以每次做疙瘩湯的時候都是鐘離東曦負責這個步驟。

以往他們吃的都是菠菜疙瘩湯、丸子疙瘩湯,這還是第一次吃北瓜疙瘩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