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老婦人這手顛倒黑白玩得夠溜啊!

楚溪客沒吭聲, 想看看平川軍會如何處理。

為首的伍長面無表情地看了老婦人一眼,一擺手:“丟出去。”

立即有兩名士兵出列,把老婦人一拎, 再一丟,就扔到棚子外面去了, 順便還把書記官打算給她的那串錢也扔到了她身上。

興許是這串錢給了老婦人底氣, 哭罵道:“你們官官相護,這是要坑死人啊!”

不用平川軍伍長說話,方才那兩名小兵就“唰”的一聲抽出佩刀,明晃晃架到老婦人脖子上。

“你以為這是什麽地方?也敢在平川軍頭上撒野?是拿錢走人, 還是把命留下,自己選!”

早在刀架過去的時候, 鬧事的婦人已經嚇得一屁股坐到地上,嚇尿了。

圍觀百姓也嚇得兩股戰戰, 紛紛跪了下去。

事情到這裏,已見分曉。

於是, 楚溪客也不再遮掩,幹脆地摘掉面罩和涼帽, 露出那張年輕的臉。

底下一片嘩然,有不少人認出了他。就算從前沒見過他的, 聽了周圍人的話也知道他是誰了。

官兵與百姓齊齊見禮。

楚溪客的視線在人群中掃了一圈, 端出平川王的架勢,道:“諸位可還記得一年前過的是什麽日子?或者你們可曾打聽過,周遭各州的百姓又是如何生活的?這小小的平川城,可還容得下你們?”

不急不躁一番話, 卻讓在場的百姓硬生生驚出一身冷汗。

這時候, 眾人方才想起從前的生活。

一年前, 這裏還不歸平川軍管轄,百姓們年年都要遭受突厥進犯,州官盤剝,還有兵痞小吏以各種名義收取“保護費”,甚至稍稍有些勢力的富戶都是動輒欺男霸女。

直到平川王的到來,百姓的生活才有所改變。

兵痞被清繳,貪官汙吏紛紛落馬,匪徒惡霸殺頭的殺頭、趕走的趕走,賀蘭大將軍的親衛營親自下場,把舊城區來來回回梳理了三遍,這才有了一個清清白白的底子。

後來,百姓們有了鹽吃,有了新房住,田地免稅,沒有繁重的徭役,男女老少都能給官府幹活,還有工錢可拿。

掰著手指頭數數,不過才將將一年而已。

“可是,已經有人不知足了。居然有人利用官府倡導的良善風氣扯起了大旗!”

楚溪客看向那個癱倒在地的老婦人,冷聲道:“以為平川王是傻子嗎,會聽信你的一面之詞?還是說,大理寺是吃素的,分不清是非曲直?”

“不、不是,老婆子不敢……”老婦人早已沒了最初囂張的樣子。

楚溪客沒再理會她,轉頭看向書記官:“勞煩你把采棉的要求再說一遍。”

書記官躬身道了聲“殿下言重了”,然後便朗聲說了起來:“只采完全裂開的熟棉,不摻雜半開的生棉,不損傷未授粉的花朵,不折斷健康的枝丫……”

楚溪客安靜地聽他說完,才再次開口:“依照這個要求做事,一日下來也有百文進項,六歲稚童尚能做到,諸位做不到嗎?”

百姓們面露愧色。

楚溪客這次是真的生氣了。

他當著眾人的面,對書記官說:“今日所有人的棉花都已交過一輪,質量高低想必你心中有數,凡是摻了生棉的,不管多少,今日把錢結清,明日就不必叫他們來了——這樣的人不光棉田不再錄用,往後凡是官府開設的工廠、作坊、店鋪,一律不用!”

此話一出,不知多少人白了臉。

這些人中,有些是自己動了小心思,有些原本沒想使壞,但看到別人拿到了更多的錢,自己也受了影響,覺得摻雜一些生棉也無所謂,這時候,已然把腸子都悔青了。

這位書記官果然是個細心的,早在名冊上做了記號,這時候直接當著楚溪客的面把人名念了出來。

有人一臉慶幸地回到田中,有人失魂落魄地領了錢走人,也有人懊惱地當場給了自己一個耳光。

唯獨沒有人再像老婦人那樣鬧事。

他們已然清醒地意識到,鬧事的後果不是他們能承受的。

最後,那名老婦人的兒子趕過來,把她接回家中。當天下午,這家人就被武侯從小別墅中趕了出去,並除去平川城戶籍,送回了夏州。

這家人原本就是因為平川城的食鹽便宜才從夏州搬來的,並非在平川城最困難的時期前來支援,更沒有參與建城,按規矩應該在城外的村子落戶墾荒,結果他們精明地賄賂了辦理戶籍的官吏,這才落到了城內。

事情被挖出來之後,不光那個受賄的官吏,所有在類似的事情上中飽私囊的官員都被揪出來,就地免職,永不錄用。

一時間,平川城中人人自危。

***

“好像有點矯枉過正了。”楚溪客略顯懊惱。

他不願姑息養奸的想法沒錯,可是現在城中的氣氛明顯有些不對,仿佛百姓們無法理解為什麽僅僅因為一兜棉花,就要把那家人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