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一千畝棉田, 總共收了三茬,粗粗算下來棉花產量足足有二十萬斤!

楚溪客高興壞了,不枉他想方設法找來牛羊糞便, 不枉他費盡心思改良草棉品種,不枉他苦口婆心地推廣精耕細作的理念!

那些曾經抱怨過“平川王屁事賊多”的屯田兵們徹底閉嘴了, 相反, 他們把楚溪客當成了神,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創造奇跡的神!

更神奇的還在後面。

在所有人都沒注意到的地方,一片建築群悄悄地蓋了起來,直到正式揭牌運營的這天, 百姓們才恍然發現,城外不遠處竟多了一個“平川棉紡廠”!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 這個棉紡廠被歸在了工部之下,裏面的工人拿的是官府的“俸祿”, 幾乎相當於當官的了!

而且,其中半數以上都是女工!

消息一經公布, 城中百姓奔走相告,有人欣喜若狂, 有人哭爹喊娘。

要知道,當初選拔工人的時候, 人人都可報名, 只有一個要求,需要先學習三個月,三個月內沒有工錢,只管吃住。

起初, 很多人覺得,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管吃管住還能學一門手藝,幹脆去試試。於是,報名的人很多,官府照單全收。

這時候,百姓們還不知道棉紡廠背後的主辦者是官府,還以為和先前的“食品加工廠”一樣,東家是楚記。

所以,很多人學到一半就堅持不下來了。

有的人是缺乏耐心,在紡織機前坐上一刻鐘就屁股長刺,早早地溜之大吉。

也有的人是禁不住誘惑,今日看到食品加工廠賺錢,就跑到食品廠了,明日看到采棉花賺錢,又跑去采棉花了。

總之,頭一個月就走了一大半。

還有一批人不乏耐心,也禁得住誘惑,但是,少了點天賦。

旁人學習使用紡紗機,一天就會了,稍稍反應慢一些的,三五天也會了。可是總有那麽一些人,半個月、一個月下來,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但還是時不時犯錯。

這樣的人中,有的人承受不住被同伴碾壓的落差,或者自身挫敗感帶來的打擊,最終離開了;也有人憑借努力和毅力堅持了下來,第一個月沒學會,第二個月就漸漸地上手了;還有人另辟蹊徑,紡線學不會,我可以去搓棉條啊?棉條搓得好,照樣可以賺到不錯的工錢!

因此,留下來的就是這些人了。

這些人,不管是能力卓越還是心志堅定,都將在自己適合的崗位大放異彩。

其實吧,也不是所有人都野心勃勃,想著綻放什麽光彩。能有一份工作,可以賺些錢貼補家用,就已經很知足了。

住在中三區的小花蛾就是這樣。

她家是從漠北遷入平川城的,去年雪災,她失去了祖父祖母和一雙弟妹,母親也因此落下了病根,多虧了平川王慷慨收留,她和父母才活了下來。

可是,他們卻不敢再回到草原了,擔心今年再遇上大雪,僅剩的一家三口都會死掉。

幸運的是,她的父親因為建造王城的功績,獲得了落戶分房的資格,後來又加入了平川王的“施工隊”,去雲州賺錢了。

家裏剩下母親和她,母親每日出去放羊,她在家無聊,就出來工作了。

聽說其他地方女子都不能工作的,只有平川城才可以,小花蛾覺得自己真幸運,因此工作起來也很開心。

今日,是正式上工的第一天。

小花蛾按照約定的時間來到工廠,還沒走到大門,目光就已經被吸引住了。

一條筆直的水泥路通向大門,門樓仿佛有城墻那麽高,門兩側還有士兵在站崗!

這還只是給員工走的側門,旁邊的一位工友說,北面還有一個專門過車馬的正門,更高大,更氣派!

進了門,就看到一個開闊的大院子,目光所及之處全是平坦的水泥地,不見一絲揚塵。

路旁有一個高大的指示牌,上面釘著幾塊橫木,每一個橫木指向不同的方向,有的畫著“車間”,有的畫著“辦公樓”,有的畫著“食堂”或者“員工宿舍”……

之所以是“畫”而不是寫,是因為工人們都不識字。不過,這些畫他們在培訓的時候已經學過了,因此一眼就能認出來。

小花蛾依照先生的叮囑,找到了“人事處”。

人事處的領班也是一位年輕女子,態度溫和周到,先是讓她坐下來休息了一會兒,等到人湊到十個,便帶她們去了換衣間,換上了統一的工作服。

這時候就可以去廠房了。

廠房是長長一排,仿佛望不到頭,每一個車間前都掛著對應的牌子,門廊也塗成了不同的顏色。打頭的那間是一個巨大的庫房。

小花蛾看到,已經有成堆的棉花堆在庫房裏了。

領班笑盈盈地說:“今日諸位的工作就是把這些棉花全部織成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