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3/4頁)

一家四口在一起過得也是恬淡平和。

秋收尾聲的時候,杜衡趁著好時節給二寶辦了個百日宴,也好是一場熱鬧。

次年初,適逢朝廷官員考校大選,激起了好大一場浪。

朝廷每年都對官員有考校,不過年年考校的較為松懈,只要是任職當年手頭上分內公事兒辦理的未有大的過錯,一應都不會如何處罰。

倒是五年一回的大選才叫嚴格,先帝在時的後兩回大選已經進了高齡,對官員的考校也相對松弛,許多官員在任期間無功無過便可算是不錯的了,有些在任犯錯卻也只做平調,以至於光允帝老年之時朝廷大走下坡路。

官員養成了混職惡習,雖是曉得新帝上任少不得燒把火,倒是有心想要做點東西出來大選之年能混個好些的職務,然則早些年已經懶怠成習,哪裏那般容易改正,前幾年又都未做起點什麽來,半年的光景也幹不出樣子。

不想新帝秉雷霆之勢而下,此次的大選遠比諸官員想象中要嚴苛的多。

朝廷冗官冗吏,新帝趁著此次大選狠狠的切了不少官員。

且不說京都朝堂上的那些官員,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考課自是不必說的嚴苛。

就談老百姓總容易接觸到的地方小官,皇帝亦嚴從地方人口、耕田、水利、獄訟、文化教育等各項內容考核嚴查。

凡是三項未曾達標者,從以前考課的無功無過淪為在任褻職,往年能混個平調的此次大選一律降任。

知府有貶降為通知通判的,知縣調動也極大,多有從富庶縣城調到貧縣的,也有知縣降任縣丞的,更甚有考課嚴重不佳的直接被罷免。

一眾官員見著發落,這才知曉新帝是何等鐵血手腕,再是哭喪在職之時未有掙紮一把。

譬如本縣的知縣大人,此次大選便從一縣之首降做了大縣的縣丞,官階徑直從正七品掉做了正八品。

像落霞縣這般小縣城並未設立縣丞一職,此職位處處受知縣壓一頭也就罷了,對於本縣知縣這般做慣了老大的,哪裏受得日日有頂頭上司壓著的日子。

只可惜再如何失悔和惋惜現在也做不得任何改變。

朝廷此次的動作很大,裁剪了大批的官員,昔年待官的進士被新帝重新召用了起來。

曾經等官的三甲進士也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而今總算有了用武之地。

杜衡和秦之楓一道在酒樓吃茶時,也是閑談了一番。

現下是個茶館酒肆都在說此事。

新帝此番不顧朝官不滿而考課裁官,也不光是為了解決冗官冗吏,朝中不少官員昔年乃是太子和二皇子黨,此番大力清掃,有一部分便是朝中舊時太子和二皇子黨羽所去。

又立即安置上等官進士,這些進士待官多時,而今承蒙上恩總算是謀得一官半職來做,自是對新帝感恩戴德,如此成為新帝的人。

此番整頓,新帝是一舉多得。

秦之楓也是認同這個說法,他道:“只是這地方官員也多有裁剪,屆時也當空出些職位來,待官的舉子趁著這股風想來也是能如進士一般等來個選官的機會了。”

杜衡應聲:“不錯。”

“是時你作何打算?”

杜衡聞言微頓,他自是知道秦之楓是問他倘若有了選官機會,自己要不要去參選。

“說來我還當真未曾想過此事。若是選官上任,那便不可再行科考。”

秦之楓點頭:“是矣。”

舉子可以做官,但通常來說做不得什麽大官,凡事倒也有特例,但舉子就做官的,通常都是會試屢次不中,最後斷了科考念想這才以舉子出身前去做官。

讀書人誰人不想以進士出身為官,且不說清正榮耀,更要緊的是起點更高,前途也更為敞亮。

為此尋常人都會覺著舉子出身的官員能力不濟,只做得芝麻小官兒。

杜衡和秦之楓心裏也都有些迷惘,未有堅定的想法。

三月裏,收到考課結果的官員收整行裝要趕往任地赴任,落霞縣裏的新知縣不曉得何時才能到任,縣裏的鄉紳和小吏都在觀望。

倒是有消息說是臨府大縣的縣丞升遷至此的,能在如此大選之下升職,想來是個勤政愛民的官員,諸人倒是未有憂慮。

然則新任知縣還未曾到任,倒是州府上先來了文書。

“本縣凡舉人出身,年二十於四十間名聲能力出眾者,可至府城考校選官任職。再,陛下文武一視同仁,今規整重開武舉途徑,凡年輕力壯精於武者,皆數可參與武選。”

州府上的官差宣讀了文書之後,當即命人張貼於縣衙門口的告示欄上,以供縣裏的百姓閱讀傳達消息。

竟是叫杜衡與秦之楓說了個準,地方上的官位受裁剪已有空缺,而今州府要選人任職。

一時間縣裏鬧的沸沸揚揚,舉子都在感慶,進士得了出路,他們這些舉子也總算是等到了官位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