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4/4頁)

心中有意向之人不少,也不管那文書上寫著什麽名聲能力,凡是滿足了硬性條件,比如舉子功名,年齡在二十到四十之間,四肢健全肢體完整者,都覺得自己是能參與的,摩拳擦掌的預備要趕往府城參與大選。

兩道文書下來,便是未曾猜中重開武舉,但也覺得新帝招納武才也是情理之中。

“你是如何想的?可要去府城參加選官?”

新令文書在縣裏傳的火熱,秦小滿自也是曉得了消息,他把二寶哄睡了放進搖籃小床上,不由得發問杜衡。

原本杜衡是不能前去選官的,舉子需得參加過三回春闈而不中後才能在朝廷留下記錄,以備官懸之時選官。

但新帝上位有新政令,如今只要是舉子都可前去參選,不必提前在朝廷做下登記了。

自打去年春闈回來後,一直也在尋著合適的差事兒幹,結果卻並不順遂叫人頂了去,而下已經閑了得有一年光景了。

秦小滿倒不是催促杜衡要找事情幹,就是在家裏安安心心的讀點閑書,日子一樣過得不錯。

只是說男子心懷抱負,年紀輕輕就閑散養老度日,未免也是消磨。

杜衡也簡單盤算了一通,眼下來了兩道文書,一道鼓勵舉子前去參與選官,一道又鼓勵青壯年投身武舉。

想來先時遊豁說的不錯,往後科舉會更加艱難,那日和秦之楓吃茶說談一番後他早就想好了。

有機會他都不想錯過,一應前去試試,多個機會多條出路,也不能把全副身家都給壓在科舉上。

朝廷波雲詭譎,誰知道往後還有什麽變故。

“我也還是打算前去碰碰運氣,長一番見識也是好的。”

“那你可想明白了,一旦選上官,那可就不能繼續科考了。”

杜衡笑了一聲:“而下不少年輕舉子也是如此瞻前顧後,只是我看陛下這政令,對讀書人考課的如此嚴苛,想要選上官可沒那麽容易。你瞧著咱們縣衙裏選個小吏我也不是沒能去成。”

舉子選官先帝在時競爭就很激烈,更何況是現在,官位雖然多了,但政令變化,考課也更嚴格了,可不是前去參選事情就能成。

秦小滿氣鼓鼓道:“先前那哪裏是選吏,分明就是看誰送的銀錢更多。知縣也活該被貶降。”

“是矣,為此我想去府城參加選官,大選殺雞儆猴,想來此次選官也能更公正些。”

而下科舉之路勢必是不如昔年容易了,一旦有旁的機會,杜衡怎能不去嘗試。

倘若將來春闈過五關斬六將能高中,若能名次靠前自是可得新帝青睞,會做新政自己人來培養,只是就眼下的政策來看,談何容易。

若是在三甲名次上,而今裁了許多能力不濟的官員,往後朝廷的官位不會那般緊湊,許三甲也能順利有官可做。

只是三甲進士若家中未有通天之能,絕大多數也只有外派地方上做個小官,前程一樣不如留京發展的進士。

杜衡看了文書,此次可選的官職有地方知縣,縣丞和教諭等職務,雖都是末流芝麻小官兒,但進士授官也不過是從七八品做起。

有能力的磨礪往上升,沒能力者一輩子也升不得兩階官級。

其實這做官也不完全是看學歷,進士出身固然是好,但這三年一回的春闈會試出來的才學之士,便是得意一時的一甲前三,而今在朝廷上混的開的也沒有兩個,幹到三四品的也是鳳毛麟角。

倒是不少要麽做了乘龍快婿,要麽當了駙馬爺,仕途已經一半擱置。

說到底讀書科考之時學的是理論,然則做官高低還得看實踐。

理論好的實踐能力不一定強。

自然了,家學淵源者另有神通,只是像他們這般農耕供讀起來的人家若是在朝廷上,也只有任人宰割廝殺的份兒,哪裏做的起什麽實事。

杜衡心裏原本就是更傾向於地方上做官,多一些幹實事的機會,少一點人情往來。

“你既下了決心,那便前去參選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