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2/4頁)

兩人下了馬車鞋子踩了稀泥,為了不把馬車內裏踩臟,秦小滿上車來就把鞋子給脫了。

這當兒寒冬臘月的,雖是出了點太陽卻還是冷。

他擡腿把腳伸到了杜衡的懷裏,輕輕踩了一下杜衡的肚子:“你看什麽呢,腦袋都要鉆出去了。”

杜衡收回目光,伸手搓了搓秦小滿冰冷的腳,隨後給捂到了自己衣服裏。

“先時進出城我便發現了秋陽縣的道路不平,官道坑窪很多。但勝在晴朗的日子多,天晴路總是好走些,其實早就該修繕了。只是前兩任知縣都不曾派工房的人管理。”

“去年大片開荒,泥土砂石的沒少弄到道上去,這下些雨,路是沒地兒下腳了。”

杜衡靠在馬車上,方才聽到經行的人埋怨,他倒是聽到了心頭去。

縣裏有意想吸引商戶進來經商,可這官道不好走,最是基本的條件太差,即便是有心想來縣裏,只怕也得重新再掂量。

秋陽縣的名聲好不易有所轉圜,可不能在這關頭上再傳出去些什麽不好的話來了,眼瞅著年秋徽州那邊的商隊就要過來。

元宵過後,縣裏重新開衙,杜衡當即便提出了要整修縣裏的官道。

“進城的主路就這麽一條,不單是本縣的老百姓要走,外頭經行的商戶也得走。說白了,這縣道就是縣城的臉面,若是臉面不好看,也是叫人瞧不起。商戶經行做生意也好,還是上頭的人下來巡檢也罷,若是再叫而下這番模樣,只怕是進了地界轉道就走。這縣城好壞,在路上就能分辨出一二了。”

去年縣裏增收,賬上有些錢,再者縣城裏有商戶慢慢的開始進來,城裏也熱鬧了不少。

縣衙班子的人也曉得縣城是往上走的觀竅上,縣裏這條爛路是該修修了。

對此倒是沒有甚麽人反對,畢竟他們著縣太爺能折騰也不是一日兩日的事情了,哪一年不找些事情出來幹。

錢有一些,人倒是也好號召。

杜衡有些矛盾的是采用什麽建材修路。

現今能取的修路材料有熟土、石頭、灰漿、地磚以及石灰。

所謂熟土,其實就是將生土過火炒熟,如此修建的道理防潮長蟲,經年累月的很少生長雜草。

不過熟土需得細膩的黃土夯實才能達到常年不生雜草的效果,很是耗費人力。

石頭的話更是尋常不必說了,地方上多有用石頭修路的,先將石頭碎成小石頭鋪灑在路面上,再填上泥土夯平整。

這般建造適合於天氣好的地方,若是地方常年多雨水,如此很容易就沖走了路面的泥土裸露出石頭,人走也就罷了,車馬通行卻是十分困難。

車馬受不得石頭的磨損,很容易造成事故。

秋陽縣的天氣倒是適宜於用石頭修路,但前頭修建水渠築堤壩采了不少的山石,要再想大批采石修路就沒那麽富足了。

至於說灰漿,修造出來的建築倒很是堅固,十分耐用受人喜愛,只是用材造價太高了些。

灰漿技術需得用上糯米漿和桃藤汁,秋陽縣並未廣播糯米,要用這些材料還得去別地采買,成本自是不必說。

再來就是地磚,倒是美觀又耐躁,只是多用於宮殿建造,哪裏能奢侈到修造官道。

一番盤算下來,也就只有用石灰最合適了。

縣裏有石灰石場,常年供應煆燒石灰出來,屆時就用石灰、黃沙、碎磚混做三合土。

開年,杜衡便泡在鄉裏,一頭監工工房帶縣役修路,一邊帶著村民利用去年的胡麻枯餅肥田。

去年胡麻和棉花都賣了不錯的價錢而嘗到了甜頭,先前保守的農戶不少都買了胡麻與棉花種子在新開的土地上種植新作物,希望今年也能賺些錢,都不必縣裏在宣傳鼓勵種植胡麻棉花了。

據戶房的記錄,今年量地的時候,種胡麻與棉花的農戶比去年新增了一半。

待到秋收的時候,不管是胡麻還是棉花定然會比去年的產量以倍數增長,到時候商隊前來整好倒貨。

縣裏縣外都熱鬧,這當頭上面的考課官到了秋陽縣。

地方上官員大變遷是五年一變,升降調任貶黜會依據五年來官員在地方上的作為進行變動,但京城那頭的官員大變遷卻是三年一變。

也就是說官員從地方上熬到京城,升遷考核的會比方上快不少。

這三年一考課,主要考課的還是京官,只不過中央都有大動作,地方上自是也要陪著跑的。

此次考課在地方上雖是不及五年的大選嚴格,但是面臨官員升遷調動,上頭還是十分重視,除卻州府的知府會親自下縣考課,京城裏還會另派官員從京城下來到地方上監考。

杜衡也不是頭一回接見考課了,也沒搞什麽大陣仗帶著鄉紳讀書人去縣城門口等見,不過禮數還得做全,他一早慣例的出城去看修築進程與春播,在半道上就能等見到進城來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