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此人必乃天下士也!

外面考生該期待的期待,該焦慮的焦慮,但貢院裏的博弈這才是開始。

嘉靖十三年甲午科南直隸鄉試,最後入場考生三千一百人,錄取名額還是一百三十五人。

前文介紹過,士子除了四書是必學,還要在五經裏選一個作為自己的本經,秦德威就選了字數最多的春秋經。

而本次鄉試除了主考官之外,還有負責試卷初閱的同考官,一共九人,每人一房。

其中詩經三房,書經二房,易經二房,禮經一房,春秋經一房。

考生試卷根據本經,送到相應的同考官房中。

從分房數目大致也可以看出,每經的考生數量多少,春秋經和禮經只有一房,所以也被稱為“孤經”。

來自河南開封府襄城縣的儒學教諭王永壽,這次有幸被選拔充當南直隸鄉試的同考官,負責春秋經房。

王教諭這樣一個底層縣學教官,能被選拔充當天下第一鄉試的同考官,是非常難得的人生經歷。

也就現在還有這種事,再過幾十年,南直隸鄉試同考官都要知縣、推官來擔任了。

這科春秋經士子一共一百八十人,王教諭認真看過這一百八十份試卷,從中選取了自己認為最優秀的十份為正卷,又選了十份為備卷。

之後王教諭按照程序,將二十份試卷呈送給主考官張潮張學士。

張學士拿到春秋經房的試卷後,大致翻看了一遍。

呈現主考官面前的試卷,沒有名字只有編號,而且還是用朱筆謄抄過的朱卷,看不出答卷人的原本筆跡。

張學士看來看去,最後只留下了五份。又將其他試卷退給王教諭,吩咐說:“再選備卷來。”

王教諭兢兢業業的重新檢閱了剩余的一百六十份試卷,又選出了他認為優秀的十份試卷,再次呈送給主考官。

張學士看完後,搖搖頭,親自來到春秋經房,對王教諭道:“本官親自搜卷!”

大明考試中有一個搜卷的制度,如果主考官認為同考官呈上來的試卷都不合格,有權親自搜閱本房剩余所有試卷。

但主考官這樣做的壞處,就是容易惹上嫌疑,而且也是打同考官的臉。

王教諭氣得臉色漲紅,主考官跑到自己房中搜卷,那就是說自己水平不行、有眼無珠,選不出真正合格試卷?

但對方是讀書人頂端的翰林學士,自己只是一個監生出身的縣學教諭,進士都不是。

根本就不是一個档次的,拿什麽去抵抗翰林學士?

張學士沒在意卑微教諭的心情,又把剩下的一百多試卷搜檢了一遍。

翻過幾十份後,他終於找出了自己想要的試卷。這份試卷上答第一道論語題時,有幾句是自己講過的原話。

真踏馬的費勁,老眼昏花的張學士不禁暗罵一句。要不是看在徐妙璇這兩年殷勤幫襯老夫妻的份上,誰管這混賬死活!

幸虧這混賬攻讀的是冷門春秋經,只有一房,人數也少,試卷相對好找。

要是詩經易經這種兩房三房的,幾百人到上千人的規模,早不管了!沒興趣去大海撈針!

又瞥見氣惱的王教諭,張學士便嘆道:“豈可以一己之避嫌,忽人才之進取啊!此人必乃天下士也!”

王教諭無語,你是翰林,你說是啥就是啥唄!

轉眼間就是八月底,到了嘉靖十三年南直隸甲午科鄉試放榜日。

吳承恩來喊秦德威一起去看榜,秦德威走出家門,感受到了秋風涼意,隨口吟了一句:“蕭瑟秋風今又是……”

“就一句?你怎得不繼續?”吳承恩很奇怪的問。

秦德威答道:“算了算了,下句容易被和諧,這日子不要自找麻煩了。”

吳承恩嘆道:“竟然連你都這麽緊張了。”

秦德威回應說:“你不知道我付出了多少代價!”

吳承恩無語,誰沒付出代價?看你就臨陣磨槍了幾天,付出還能比別人多?

秦德威只能暗暗感慨,別人都不懂他的付出啊。

為了一個清白名聲,只豪賭張學士會有默契的主動照顧自己,不知放棄了多少其他作弊機會!

負責供應貢院的差役,不都是縣衙的人嗎?

還有,考場上還會派出官軍一對一監視考生答題,這也是可以運作的!

通過徐指揮找找關系,可以讓徐老三來監視自己答題啊!

但做這些事都要去找人的,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傳出來後多少會影響自己名聲。

前文介紹過,新出的鄉試榜將會放置於彩亭中,從貢院擡到應天府府衙,張貼於府衙大門的照壁上。

跟三年前一樣,在全南京城的核心地帶,三山街與大中街的交匯處,附近的茶鋪和酒樓都已經坐滿了人。

秦德威與吳承恩不慌不忙的走進三山街太白樓,少東家高長江早就占住了最好地方,一起在二樓臨窗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