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漁翁得利(上)

錦衣衛因為各種特殊性,比如功能擴展,又比如經常被當成恩蔭賞賜的獎勵,導致一百多年來編制膨脹,人數眾多。

嘉靖初年皇帝想勵精圖治時,狠狠裁減了一批錦衣衛官校,但近幾年又有點反彈,至今仍有兩三萬人。

徐妙璟這個年輕的世襲的指揮同知雖然沒什麽太大實權,也就是給廠公跑腿打雜的,但隨便招呼一二十人毫無問題,畢竟錦衣衛閑人太多了。

所以主抓“嚴世蕃逃亡案”的徐妙璟有足夠的人力,把嚴府的正門側門全都安排上,日夜不停的蹲守監視。

嚴世蕃在家觀察了三天,門外的官校還是沒有撤去,似乎打算長期堅持,這就讓嚴世蕃有點煩了。

作為一個心中有雄圖大略的人,眼下又是助力父親結黨成勢的關鍵時刻,怎麽能被困在家裏不得動彈?

這日嚴嵩回到府中,看著嚴世蕃抓耳撓腮的模樣,有點無奈的說:“不然我提前向皇上奏討恩典,恩蔭你為官員?”

如果這樣,之前的“逃亡”就一筆勾銷了,錦衣衛官校也就沒權力抓人了。

嚴世蕃雖然急著出去,但還是很糾結的說:“讓我再想想。”

大禮尚未告成之前,父親向皇帝討恩典,雖說肯定能討下來,但也是消耗“政治資源”。

這次皇帝答應了你,那下次遇到別的事情,皇帝也許就不想答應了——總不能事事都答應吧?

嚴嵩只能說:“那我再尋找機會,與掌衛事的錦衣衛指揮使王佐疏通。”

這會兒嚴嵩也動了點真火,一個大學士要是連兒子都護不住,那簡直就是笑話了。

嚴世蕃又道:“雖然兒子我暫時無法出去,但父親也別閑著,不能讓那秦德威好過!”

知子莫若父,嚴嵩問道:“你又有什麽想法?”

嚴世蕃就答道:“關於父親即將卸下的禮部尚書這個位置,我這幾日一直在仔細琢磨。

結果我敢斷定,除了秦德威之外,夏言必定也在覬覦這個禮部尚書!”

至於理由,也不用說那麽細了,嚴嵩這個“當事人”肯定懂。

當初夏言在外朝有兩大支柱,分別是禮部尚書嚴嵩和刑部尚書兼京營總督王廷相。

如今嚴嵩悍然“獨立”出去了,夏言在外朝的支持力量遭受重挫。

所以夏言必定要想辦法補回來,最佳策略當然就是扶持一名新的禮部尚書。

不但能重新穩固住勢力,而且也是一種對臉面的修補——跑了一個禮部尚書不要緊,我夏言還能再扶持另一個出來!

嚴世蕃指點說:“所以父親你應該去找夏言,將秦德威的意圖告訴夏言。

只要夏言能與秦德威先鬧起來,父親您就可以漁翁得利了。”

說完後輕輕嘆口氣,原來只能當棋局看客,這次卻有機會親自下棋,但是踏馬的連門都出不去!

嚴嵩又想了想,夏言與秦德威的性格都是比較強勢自我的,沖突起來的可能性確實非常不小。

及到次日,嚴嵩去文淵閣辦公。

如果嚴嵩想見首輔夏言,其實非常簡單,比過去還簡單,畢竟夏言辦公地點就在隔壁。

只是夏言的態度非常冷淡,很公事公辦的對不速之客問道:“介溪有何貴幹?”

嚴嵩感覺現在多說廢話沒用,便直接開門見山:“等大禮告成之後,我打算辭去禮部尚書。桂洲兄若有矚意人選,我願助一臂之力。”

夏言狐疑的打量著嚴嵩,不知嚴嵩這個“叛徒”忽然跑回來說這話,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嚴嵩按照嚴世蕃指點的話術說:“毛伯溫南征班師回朝,理當升賞,難道桂洲兄不想讓他出任禮部尚書?”

毛伯溫算是夏言的黨羽,也是這次征討安南的主帥,出征前是正三品副都禦史,出征時臨時加了兵部尚書虛銜。

這次回來,按理應該升為實職正二品,也就是尚書這個級別的。

在夏言看來,當然是讓毛伯溫直接出任禮部尚書最合適了,堪稱一舉多得兩全其美。

但也不是沒有問題,毛伯溫這次立功是“武功”,而禮部尚書是文學官員,與毛伯溫十分不搭。

而且毛伯溫也不是文學詞臣出身,讓毛伯溫去當總督或者兵部尚書都挺合適,當禮部尚書就實在有點跨界了。

所以夏言也一直拿捏不定,但如果有嚴嵩的示好支持,那毛伯溫的把握性就更大了。

想到這裏,夏言不禁有點動心。

嚴嵩暗中察言觀色,趁機又繼續說:“其實若想讓毛伯溫為禮部尚書,最大的困難並非在於支持力度夠不夠,而在於必定有人強烈反對。

據我所知,秦德威打算推舉他老師張潮張學士為禮部尚書,這是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