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外戰不外行

在仁壽宮,把方皇後這邊平穩下來後,幾位大臣又向東回到文華殿去,來回奔波雖然幸苦但也無奈。

等回到文華殿後,發現裏面情況與剛才相比,又有些不同了。在寶座上居中而坐的不是太子了,而是變成了張太後。

而皇太子則在寶座下方,與大臣們東西對立。

這個場面看起來很不對稱,一邊只有皇太子一個人,另一邊則是一群大臣。這樣太子占據了一半空間,大臣只能占據另一半。

但也沒法,禮法上只能這麽站位。還好朝會典禮已經結束,一些不重要的大臣已經被“退場”了,所以只剩一半空間也還夠用。

眾人又偷偷擡眼看了看寶座上的張太後,發現這位老娘娘怒容滿面,顯然很是生氣。

大家對此可以理解,剛才都聽說了,宮人在慈慶宮鬧事,還有持棍棒打砸的,無論換成是誰,也要氣炸了。

而且也能猜得出張太後剛才因為“梃擊”氣不過,就跑過來尋求“支援”了。

老太後估計也是沒辦法,看起來宮裏沒有“聽話”的,就跑到這裏尋求朝臣支持了。

但說實話,大部分朝臣對宮裏的破事其實興趣不大,看待宮裏問題和看待“狗咬狗”差不多。

只要不影響到國家社稷的穩定,不影響到朝廷的權力運行,沒有大臣願意管宮裏的破事。

見輔政大臣從仁壽宮回來,張太後醞釀了半天的情緒,終於發作了出來:

“昨日哀家才應朝臣之請,出面監護太子,今日就有不肖宮奴,在慈慶宮聚眾倡亂,簡直駭人聽聞!

這不只是哀家受辱,也是公然汙損朝廷體面!”

張太後上來就先發了一同脾氣,可能是為了引起共情,但面對一群官僚機器,並不算成功。

眾大臣老神在在,象征性的跟著首輔勸了幾句“娘娘息怒”。

這事怎麽說呢,太後你老人家剛剛重新得勢,就想著立刻開展殘酷報復,遭到反彈也不能全怪別人。

現在你老人家都跑到這裏向大臣求助了,說明你老人家也明白,你在宮裏並沒多少支持者啊。

然後張太後才說出了真正的目的:“此事必定有人組織串聯,必須追查到底,尋出真正元兇!”

誰都聽懂了,張太後這是想借助文官的力量,對宮裏的勢力施加壓力。

但大臣們還是老神在在,沒有熱血沸騰出來大聲支持的。

原因有兩個,第一還是剛才那句話,外朝大臣一般不會對宮裏的破事感興趣,既吃力又不討好。

說得更極端一點,就算你張太後人沒了,無非就是換個人來,又能對國家政務有什麽根本性的影響?

第二就是,從大局穩定角度,這事還是不要那麽細究了。

弘治正德朝,你張太後是後宮之主,宮裏都是你的人,可如今嘉靖皇帝都已經登基二十年了,宮裏的人早都換血了。

因為先前嘉靖皇帝的態度,可以說目前宮裏能上台面的人,全都是反張太後的,根本就沒有張太後的支持者。

在這種“滿宮皆敵”的局面下,你張太後還想搞追查到底,還想往深裏去挖掘,必然會引起大混亂。

如果宮裏亂了,肯定又要連累朝廷由不得安生,又是何苦來哉?

人生難得糊塗,應該犯糊塗的時候,還是犯糊塗好了!

不是每一個政治性的案子,都要查清楚的,不然史書上也不會留下那麽多謎案了!

其實司禮監諸太監們也在場,但同樣很有默契的不做聲。他們大都是嘉靖皇帝的從龍之臣,你張太後也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張太後看著一幹裝聾作啞的大臣,只感氣抖冷。

她此生最大的失誤就是在二十年前選錯了人,導致今日竟然連一個心存正義的人都沒有!

因為還心存正義的人,都已經在過去二十年裏,陸陸續續的被趕出了朝堂!

現在充斥朝堂的,都是什麽嘉靖男兒、青詞閣老之流!

正當張太後憤世嫉俗的時候,忽然有個位置很靠前的大臣站了出來,朗聲道:“太後受辱,臣等感同身受,豈能姑息縱容?理當一查到底,深究元兇!”

終於聽到了想聽到的聲音,張太後欣喜的順著聲音看去,卻見說話的人是某位嘉靖男兒……

其余大臣則都驚詫莫名,你秦德威真吃錯藥了?

昨天張太後還對你秦德威言而無信,差點就把你排除出輔政,你今天怎麽又開始舔上了?

張太後雖然也覺得這事可能不靠譜,但實在沒有別人搭腔了,只能順著秦德威的話往下問道:“如何追查?”

秦德威奏對說:“宮闈之事,外臣多有不便,故而只能委派內監追查!”

張太後對這個回答很不滿意,太虛了,太不實在了,沒有一點實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