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公開透明

在這場討論平定倭亂方略的朝議上,秦德威提出的一年準備、來年圍剿的方針最終得到了認可。

一方面是因為秦中堂本身勢力大,支持者力度大;另一方面則是朝臣對秦中堂辦事能力認可度較高。

畢竟這麽多年下來,秦中堂除了爭權奪利不幹人事之外也沒少幹人事,別人也都看在眼裏,無論敵我也都承認秦中堂能辦事。

此外,以左都禦史屠僑、詹事張邦奇為首的浙黨大臣,沒有想讓秦德威拿著尚方劍去浙江的,但最後也是反對無效的結果。

連嚴嵩都不反對了,依從於嚴嵩的政治盟友又能掀起多大浪花?

這裏面的微妙之處在於,嚴嵩可能有放縱秦德威在浙江用尚方劍的心理,所以這次就沒有尊重浙黨大臣的意志。

而浙黨大臣雖然這次被嚴嵩賣了一次,卻又無法背棄嚴嵩,因為他們沒得選。

在被秦德威所嫌棄的情況下,浙黨這些大臣就別無選擇,只能繼續依附嚴嵩,不然就會面臨被秦德威和嚴嵩雙重打壓的局面。

反過來說,嚴嵩也正是把握住了浙黨大臣的這層心理,所以才敢把浙黨大臣的利益當“犧牲品”,他知道這幫人跑不了。

如果誰以為浙黨現在生了背叛嚴嵩之心,也不太可能,大家都是成熟的政客了,不會這麽幼稚的。

即便被賣了,仍然還要笑著去面對,這才是政治附屬者的常態,不是每個人都像秦德威一樣逆天。

隨後還是老規矩,輔政大臣們前往慈慶宮,向張太後奏報朝議結果。

張太後面無表情的聽完了奏報,卻仿佛陷入了走神,坐在寶座上一言不發。

當攝政的日子不像想象的那樣美好,雖然不會再被虐待,吃糠咽菜坐草席的日子都過去了,但還是什麽也做不了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初那些給自己吃糠咽菜的太監和宮女,到目前為止,一個都沒殺掉!

作為一個名義上攝政的太後,這點要求很過分嗎?但似乎所有人都在阻止自己!

還有自己親兄長張延齡,直到如今還是頂著從謀財到害命,再到陰圖不軌的罪名,以候斬名義在天牢裏繼續被關著。

自己提過幾次,全都被朝臣搪塞過去,沒人當回事!沒人認為攝政太後的兄長不該被這樣對待!

朝政更不用說了,無論是姓嚴的還是姓秦的,似乎都是做好決定就來告知一聲的態度。名為奏請,實為通報!

再回想起來,張太後感覺自己就當了兩天的攝政。

即嘉靖皇帝昏迷的第一天和第二天,群臣對自己還算恭敬,讓自己產生了夢回二十年前的錯覺。

再然後就感覺,自己這攝政太後啥也不是了,群臣對自己基本上就只剩下敷衍了,連宮務權力都被迫交給了方皇後。

以張太後的政治智商,委實想不明白這種“前恭後倨”到底是為什麽。

像嚴嵩這樣的人來說,支持張太後攝政,只是為了防止方皇後攝政後與秦德威勾結。

只要張太後上了台就行了,再然後就沒什麽用了。所以嚴閣老怕的不是張太後上台,而是害怕張太後不願意上台。

所以頭兩天才會拿出恭敬樣子,哄著張太後攝政占位置,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秦中堂的出發點雖然與嚴閣老不同,但目的卻差不多,都是哄完張太後上台完事。

之後要不要維持住恭敬,那就要看張太後有多大本事了,沒什麽本事也沒勢力,就別想從朝臣這裏得到尊敬待遇。

還有就是張太後先前對秦德威出爾反爾,既暴露智商又壞了信用,朝臣對張太後自然就沒有什麽投靠之心。

再有一點,大臣疏遠和敷衍張太後,也是防著嘉靖皇帝突然再次醒來。

萬一哪天皇帝又醒了,不至於因為和張太後關系太好而遭受清算。

但張太後當局者迷,想不明白其中的套路,只以為所有人都辜負了她。

今天秦德威居然過來索要尚方劍,要是嘉靖皇帝醒著,秦德威敢這樣?分明就是看不起她這個攝政太後!

所以聽完了輔政大臣們的奏請後,張太後就開口道:“尚方劍需要皇上親賜,哀家未敢擅自代替,此事還是作罷了。”

秦德威詫異的擡起了頭,沒想到居然在這個環節上出了點幺蛾子。

群臣朝議的結果基本就算是決議,只是到你張太後這裏走個形式而已,你老人家點頭同意就完事了,哪來的如此多問題?

如果皇上能親歷親為,還要你這個攝政太後做什麽,不就是讓你老人家假裝代替一下皇權嗎?

前幾天還好端端的,當了一個合格的工具人,今天怎麽開始別扭了?大家辛辛苦苦的從文華殿走到慈慶宮,這容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