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永無寧日

大概在秦德威心目中,從來沒有將張太後當成什麽難關。

歸根結底,宮廷朝堂這種地方非常看重實力,張太後只有名分沒有實力,就算想搞事又能制造多大麻煩?

即便在張太後這裏遇到點阻礙,以秦德威的機智和能力,隨便想個辦法就能應付過去。

如果與此同時,能打著幫張太後辦事的旗號,搞點於己有利的小動作,那就更好不過了。

畢竟張太後名義上還是目前至高的攝政,雖然張太後本人沒有能力把這個旗號打起來,但並不意味著別人比如秦中堂也沒有這個能力。

所以秦中堂雖然可能有很多辦法來完成任務,但仍然選擇了大張旗鼓、光明正大的與秦太監進行利益交換,通過這個驅動秦太監去“搶地盤”。

傳開後在別人眼裏,約等於花錢買通秦太監去辦事,並不影響秦中堂的清譽。

都是可以理解的,只為了拿到尚方劍施展變通之道而已,又沒讓秦太監去陷害正人朝臣。而且是花了錢的,怎麽能算勾結權閹?

議定之後,秦太監心裏忍不住連連感慨。

難怪秦德威都混成無論敵友人人喊打名頭了,還能活蹦亂跳至今,不是沒有原因的。

總能在關鍵節點給自己人送一場“及時雨”,秦德威這份本事也是獨一無二的,又有哪個人能拒絕“魔鬼的誘惑”?

比如這次給自己解決了動機問題,讓自己有足夠的邏輯可以插手宮中事務。

在東廠隨著天子一起沉淪,自己事業陷入停滯的時候,這樣的機會不是及時雨又是什麽?

而且如果自己和方皇後趁機建立起信任感,那對重新立足宮中的目標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場心照不宣的“公開交易”談完了後,秦太監忍不住又問道:“你為什麽一定要去東南?”

秦德威嘆道:“怎麽最近見到我的,人人都要問這句?我就是想做點事情,而東南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秦太監再次忍不住的勸了一句:“太想做事不一定是好事,你很少犯傻,為什麽在這件事上卻有點糊塗?”

因為別人看不到一百年後,甚至幾百年後的情景,而秦德威就能,而且他也很難做到無動於衷。

面對秦太監這個可能與自己有特殊關系的人,秦德威答道:“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趁著嘉靖皇帝昏迷,才好大展拳腳,搞出點既成事實出來,讓所有人都看到好處。

不然以嘉靖皇帝的偏執,想改變點什麽就太難了。

而秦太監聽到這兩句詩後,唯一感想就是,眼前這位真不像是自己親生的兒子!

作為父親,到底應該鼓勵兒子正直無私不計得失,還是蠅營狗苟明哲保身?

想到這裏,秦太監忽然感覺找到了新的前進方向,渾身上下又充滿了幹勁。

因天子昏迷而產生的迷茫,頓時一掃而空。

秦太監猜測,這可能是秦德威離京前的一次考驗,看自己能不能幫他撐住京城宮廷大後方。

如果撐不起來,這個爹不認也罷。

送走了秦中堂,看看日頭偏西,秦太監就離開了已經失去靈魂、宛如雞肋的東廠,直奔西苑而去。

到了仁壽宮裏的寢宮之一萬春宮,秦太監先去探望了一下嘉靖皇帝,詢問過值班太醫,得知皇帝依然沒有蘇醒跡象,然後就求見方皇後。

正常情況下,秦太監是不怎麽去見方皇後的,在業務上沒有直接聯系。見得太多又沒有實際利益的話,只會平白引發別人的猜忌,對自己沒有好處。

這種平常不怎麽往來,卻又突然求見的情況,一般稱之為“不速之客”。

作為“不速之客”,秦中堂估摸著,自己可能要多等一會兒。皇後也有皇後的架子,不可能聽到求見就馬上接見。

所以秦太監就站在殿前,腦子開始抓緊時間琢磨起來。

方皇後這個人與秦德威都是江寧人,還有一點故舊關系,這大概就是建立信任的基礎。

但很可惜,自己現在明面上的老家是廣東,隱藏了出自江寧縣的身份。不然自己與方皇後之間,同樣天然就具有拉近關系的基礎。

秦太監想事情才想了一半,意想不到的事情就發生了。

他剛剛請女官傳話求見,結果馬上就有人出來,引著他往萬春宮後殿而去。

到了殿外,秦太監又發現,原來殿裏早有人先來了。等進了殿後,就看清了先到的這人正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張佐。

對於張佐出現在這裏,秦太監並不意外。

如果以普通人家的名分來打比方,方皇後現如今角色就是當家主母,而張佐的角色就類似於家奴裏的大管家。

當家主母和大管家肯定會為了家務工作經常碰面,這再正常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