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第3/3頁)

隨後在何柱兒的懷裏,立馬高興激動地舉起自己的兩個小短手。

知道的人,明白他是在表示自己很感興趣。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娃子,年紀小小就懂得了“投降”的精髓。

·

放牛·小·萌娃·太子,不僅從心底裏想要積極應聘光榮地成為塔娜放牛班中的一員。

他甚至還想和塔娜打個商量,把哞哞借給他一下午,讓他能牽到在禦書房裏兢兢業業的打工人·汗阿瑪面前。

讓他汗阿瑪按照這個標準找,把哞哞的兄弟姐妹,都給他帶回來。

他不挑,“弟弟、妹妹”他都愛。

然後就用他亮晶晶的瑞鳳眼,一臉期待地看著塔娜,並一邊揮舞著自己的小胳膊,一邊踢踢自己的小短腿兒,像極了剛剛畢業的求職應聘者,盡力向老板推銷自己。

給養牛老板·塔娜,展示自己靈活的雙手、和滿是嬰幼兒軟乎乎肥膘未來會長成漂亮肌肉的雙腿,希望“老板”,可以讓他勝任這個目前除了他也沒有其他人稀罕的職位。

有話說:

【注釋1】

【搖椅的出現遠在搖籃和搖擺木馬之後。15世紀出現了搖籃,之後又有了搖擺木馬,而直到18世紀,搖椅才被正式發明出來,在這之前,還沒有人想到要為成年人發明這種可供放松的家具。歷史上能找到的最早的有搖擺動作的是煉金術符號,一個雌雄同體的人站在彎彎的月亮上,出自1625年德國人的木版畫。也正是由於人類搖擺身體的本能,搖椅被發明後就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推崇,美國總統、畢加索、馬克吐溫等許多名人都有自己鐘愛的搖椅,因為這種放松的方式不僅能讓人感到心情愉悅,同時還能降低血壓,放緩呼吸甚至能鍛煉身體的平衡性,到了1787年,搖椅(Rocking Chair)一詞被正式收錄在牛津詞典裏。】

來自百科,前面好像發過一遍,不重要了,我再發一遍~

【注釋2】

【向日葵約在明朝中期傳入中國,除了東南沿海一路外,還有可能自西南邊疆傳入。而對向日葵最早的性狀描寫是明代萬歷47年(1619)姚旅的《露書》:“萬歷丙午年(1606)忽有向日葵自外域傳至。其樹直聳無枝,一如蜀錦開花,一樹一朵或傍有一兩小朵,其大如盤,朝暮向日,結子在花面,一如蜂窩”。

該書中尚無“向日葵”一名,只在“花譜三*菊”中附“丈菊”,原文如下:“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陽花,莖長丈余,稈堅粗如竹,葉類麻,多直生,雖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盤盂,單瓣色黃心皆作窠如蜂房狀,至秋漸紫黑而堅,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墮胎”。

“向日”之名,見於文震亨《長物志》(約1635年左右)。成書於康熙27年(1688)《花鏡》載:“向日葵……只堪備員,無大意味,但取其隨日之異耳”,其實向日葵不止在清代前期,有清一代也主要作為觀賞用植物,清代各地方志也都將向日葵列於“物產·花類(屬)”中也能說明這一點。1820年謝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處處有之,既可觀賞,又可食用。

道光25年(1845)(貴州)《黎平府志》首次將向日葵同時列於“果之屬”與“花之屬”中。清末《撫郡農產考略》在“葵”篇中記載了向日葵,“墻邊田畔,隨地可種,生長極易”,說明直到晚清向日葵都沒有形成規模栽培,沒有出現在大田,只是作為副產品零星種植,其中“瓜子炒熟味甘香,每斤值三四十錢,子可榨油”,是葵花子可榨油的首次記載,可見向日葵榨油同樣較晚。最早記載葵瓜子售賣的是《植物名實圖考》:“(向日葵)其子可炒食,微香,多食頭暈,滇、黔與南瓜子、西瓜子同售於市。”

晚清葵花子開始作為西瓜子的替代品,逐漸在零食瓜子中有了一席之地。

民國19年(1930)(黑龍江)《呼蘭縣志》載:“葵花,子可食,有論畝種之者”,這是向日葵大面積記載的最早記錄。自此以後,向日葵在充當果品、榨油等方面異軍突起】

本文私設,目前向日葵、番茄、辣椒等都還是觀賞植物,所以如今恢復末世記憶的晴嫣雖然想起來這些,但是卻沒有吃過~

【注釋3】牛鼻環的作用來自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