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第5/7頁)

康熙默然沉思了一會兒後,才對著皇太後和皇貴妃開口說道:

“皇額娘,嫣兒,我們去後山看看也好,興許那裏的景致頗為不錯,行森大師才讓我們前去一觀呢。”

胤禔聽到這話,忙從兄弟們中走出來,滿眼都是要去後山大玩特玩兒的興奮,愉快地大聲喊道:

“汗阿瑪,那咱快些去吧。”

他的話音剛落,一群孩子們也都高興了起來,顯然都是不想再聽和尚們念經了。

康熙點了點頭領著一大家子走出大殿,隨便喊了一個掃地的小沙彌讓其帶領著他們往後山走去。

當一群人跟著小沙彌,穿過前院、後院,徑直走出寺廟後門,站在門口往遠處眺望時,就看到天空上的太陽已經漸漸移到頭頂了。

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遠處的群山連綿不絕,甚至有的山頭上還掛著白皚皚的雪,他們將視線收回離他們最近的後山,就瞅見一群群手裏拿著農具、肩上背著竹簍、竹筐,穿著僧袍的年輕和尚們在開墾出來的菜地裏,彎著腰辛勤地勞作著。

若不是這些人都是光溜溜腦袋上點著戒疤的寺廟和尚,眾人還以為這是誤入農場了呢。

“這,這些都是你們開墾出來的菜地?”

康熙看著離他最近的和尚用手裏沾著泥土的菜刀,“哢嚓”一下將水靈靈的大白菜根部全部切掉,而後就一臉喜色地將長得非常好的大白菜整理好放進身旁的竹筐裏,在隔壁的另一片地裏,另一個和尚正在彎腰撥蘿蔔、薅花生秧子。

這一幕出現在寺廟裏屬實是有些難得,康熙就滿臉難掩震驚地轉頭對著身旁的小沙彌詢問道。

小沙彌點了點頭,笑著對著康熙解釋道:

“施主,這些都是行癡師叔祖帶著弟子們開墾出來的荒地,師叔祖他老人家心系百姓,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百姓們能夠填飽肚子,說天下間若無餓死的黎民,那就是佛祖在人世間最樂意看到的善事。故而他老人家就十年如一日的,在這後山裏勤勤懇懇嘗試著改良菜種和糧種,每一年都會將長勢最好的作物留作種子,無償送給山腳下的貧寒農戶們栽種,我們這些和尚也都能靠著自己寺廟內的菜地自給自足,用攢下來的香火錢一點點給寺廟內的佛像重塑金身。”

康熙聽完這話,心中就像是打翻了調料罐子一樣,在極短的時間裏酸甜苦辣鹹盡數過了一遍。

胤礽也不由抿了抿唇,對他素未蒙面的汗瑪法心中更好奇了,尋思著這位即便出家當和尚了,但心中還是懷有天下黎民百姓們的。

晴嫣也沒想到順治還會默默地做這些事情,轉頭往東面望,當看見有一個和尚將一串紅皮番薯給挖出來後,還細致地蹲在地上整理藤曼,不禁騰出一只手指著東面的菜地出聲詢問道:

“小師傅,那邊種得可是番薯?”

小沙彌循著皇貴妃手指的方向望去,笑呵呵地答道:

“女施主說得沒錯,那裏就是番薯地,是行癡師叔祖意外發現的好食材。”

康熙聞聲也轉過臉望向番薯地,當看到這約莫七、八畝土地上都種得密密麻麻的番薯藤後,他將懷裏的小兒子往上抱了抱,有些不解地問道:

“小師傅,那這番薯是山裏野生的嗎?只是碰巧被行癡大師給發現了,因此才會開始栽種?”

“非也非也。”

小沙彌忙搖搖頭,用手指著番薯地耐心解釋道:

“施主有所不知,行癡師叔祖是我們清涼寺裏唯一一個懂西學、會說西洋話的高僧,這番薯是行癡師叔祖去年春天在山腳下從偶然路過的洋人手裏拿到的,因為師叔祖這些年積累了不少種地的經驗,故而去年就用一布袋子的番薯種出來了小半畝地的番薯,沒吃一個全部留種,今年我們這些弟子在師叔祖的指導下,用番薯塊兒和後來長出來的番薯苗,一點點移栽青嫩的番薯苗,才將這些土地全部種滿了。”

“原來是這樣啊。”

康熙聽到一布袋子番薯竟然能夠種出來小半畝地的番薯時,眼裏又是激動又是後悔的,心想若是他去年重視索額圖的生辰禮物,讓皇莊上的人也下大功夫研究番薯,是不是今年冬天他也能收獲好幾畝地的番薯了?

可人生沒有後悔這一說,康熙摟著懷裏的小兒子,正打算去東面的番薯地裏仔細看看呢,誰知他的大手不慎就將小胤禎抱在懷裏的藤球給蹭掉了。

“呀!球球~”

小胤禎瞅見自己這兩天最喜歡的新玩具從手裏掉下去了,立刻就懵了,一雙小手“啪啪啪”地拍著康熙攬著他小身子的胳膊,小奶音急促地叫喊道。

眾人聽到他的聲音也忙低頭看,就見那圓潤的藤球一落地就順著斜坡快速往下面滾去,滾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人的腳步跟都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