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第6/7頁)

“球球~”

小胤禎伸出小肉手想要親自去抓,大眼睛裏都急出了小淚花。

康熙本想說等去前院裏再找主持拿個藤球就行,但也想到小兒子可戀舊了,被他戳破的撥浪鼓都不讓宮人扔掉,非得讓人用繩子將它拴起來系在自己的搖籃床欄杆上,就無奈對著一旁跑得最快、躍躍欲試的胤禔吩咐道:

“保清,你順著坡道下去找找,看看小十四的藤球掉在哪兒了。”

“哎,好!”

胤禔等得就是這句話,忙應和了一聲,就撒歡似的沿著山道一溜煙兒往下跑,誰知才跑了沒多遠就看到一個穿著紅袈裟、頭上戴著竹篾鬥笠的老和尚。

老和尚正左手拎著一個藍色的布兜,胸前斜挎了一個褐色的包袱,右手裏拿著小十四沾了不少草根兒和泥土的藤球,而在老和尚的旁邊,則跟了一個同樣頭上戴著鬥笠,胸前系了個小包袱,左手拎著小布兜,右手握著一串紅彤彤冰糖葫蘆的小和尚。

胤禔看著老和尚手裏的藤球,忙笑呵呵地走上前開口說道:

“老和尚,多謝你了,你把你手裏的藤球給爺吧,那是爺小弟弟的玩具。”

老和尚聞言也笑著將手裏的藤球遞給胤禔,還開口說道:“給你小施主,拿好了,這山間的枯草多,藤球一滾進去就會沒影子了。”

胤禔同樣笑得一臉燦爛,贊同地點了點頭,伸手接過藤球正想轉身回去呢,誰知恰好看見站在老和尚左手邊擡起頭好奇地望向他,比他矮了一個肩膀,眉心間長了一顆熟悉的胭脂紅痣、面容俊秀的小和尚。

幼時遙遠的記憶在這一刻瞬間被打通,胤禔不禁雙手捧著藤球,雙眼裏迸發出驚人的喜意,像是看見小神仙了一樣,出聲大喊道:

“你是,你是小時候那個出現在京郊的小唐僧對不對?”

沒有讀過《西遊記》的智空小和尚不知道去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四人,忙將嘴裏的冰糖葫蘆咽下去。

雖然也覺得面前的少年有些臉熟,但他當年帶著徒孫們出現在陳家莊上時才兩歲多,早就記不清保清他們了,還是笑著開口糾正道:

“施主,小僧不姓‘唐’,小僧名叫‘江流兒’,法號叫‘智空’。”

“哎呀,爺知道你叫江流兒,唐僧的本名嘛!”

胤禔的聲音更響亮了,笑得也更高興了,聲音之大驚飛了一樹的鳥雀,站在上方菜地裏的康熙等人聞聲,還以為胤禔遇到危險了,都忙沿著山道往下跑。

康熙也莫名心慌慌的,覺得不應該啊,暗地裏有那麽多暗衛們看著呢,胤禔怎麽都不會遇險的呀!

當他領著家人們,以及剛剛給他帶路的小沙彌急急忙忙趕到半山腰處時,遠遠就看到胤禔像是見到老熟人了一般,拉著一個戴著鬥笠的小和尚難掩激動地叫喊著。

康熙看到大兒子沒有遇險後,就平復了下混亂的呼吸,摟著懷裏的小十四大步流星地往前走。

誰知這時跟在他身後的小沙彌突然從他身側快速跑了過去,邊跑還邊驚喜地大聲喊道:

“行癡師叔祖,智空小師叔祖回寺裏了!”

康熙聽到這話,步子瞬間就僵在了原地,怔愣住了。

緊跟在他後面的皇太後、皇貴妃、皇太子也都齊齊停下步子,難掩震驚地望著不遠處的老和尚。

胤禛扭頭往後看,就看到一大群原本在山頭上挖番薯的年輕和尚們,聽到小沙彌的聲音,也都一窩蜂地喜悅往這邊跑。

他不禁伸出手摸了摸下巴,也望向了前方緊挨著站在一塊兒大哥和倆和尚,尋思著看來這老和尚和小和尚在寺廟內的人緣很好啊。

這時老和尚也循著動靜,朝著康熙等人望了過來。

當皇太後將老和尚已經蒼老的臉龐與記憶裏的那張年輕的臉重合在一起時,垂在身側的手指都不由發顫。

康熙的鼻頭也不禁一酸,他記憶裏對他汗阿瑪最深的印象,還停留在承乾宮的四弟剛剛出生時,自己汗阿瑪欣喜若狂地向天下臣民公開頒布四弟才是他‘第一子’的詔書,那道詔書發出來後,額娘就難受得捂著心口在景仁宮裏用手絹抹眼淚,皇瑪嬤則在慈寧宮裏當著他和二哥福全的面,趁著汗阿瑪去慈寧宮請安的機會,當眾給他扇了一個響亮的耳光,把自己和二哥都嚇得哭了出來,而他汗阿瑪則是什麽話都沒說,只是冷淡地用手指抹去了嘴角的血跡,就頂著紅腫的側臉,甩袖離開了。

以及後來那千嬌萬寵的四弟連三個月都沒有活到,就夭折了。

汗阿瑪不顧皇瑪嬤的反對,公然找來了許多喇嘛、和尚進宮裏給四弟超度,懷裏摟著哭得險些斷氣兒的董鄂妃,兩人雙雙跪在小棺材跟前痛哭。

那時他還以為汗阿瑪最悲痛的時候也不過如此,可沒曾想兩年後,當董鄂妃病逝後,汗阿瑪就喜怒無常地徹底瘋魔了,不但嚷嚷著要出家,還拿起剪刀“哢嚓”一下子自行剪去了一半的辮子,頂著滿頭的半長頭發淚流滿面、光著腳在乾清宮裏亂跑,連皇瑪嬤跪在地上哭著哀求他都不行,滿宮上下只有傳教士湯若望,這個汗阿瑪親切地喊“瑪法”的白胡子老頭能讓癡狂的汗阿瑪冷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