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第5/6頁)

行癡認真地說得。

“沒事兒,等玄燁回京城後,立即通知皇莊上的人讓他們來年也按照這種法子,種著試試。”

康熙難掩心頭上的火熱,目光灼灼地盯著桌子上的玉米出聲道。

胤礽聽完這些話,也似慨似嘆地說道:

“這皇莊上的番薯和後山上的番薯都是一個東西,但因為莊子上的老農戶們不通西學、不會說西洋話,沒法和洋人交流,因此才遲遲沒找對種番薯的正確方法,西學啊!可真是一門有趣的學問啊!”

聽到自己寶貝兒子又見縫插針地提“西學”的事情了,康熙不由身子一僵。

行癡雖然不明白嫡孫為何會突然提起西學,但眼中精光一閃,也用右手捋著下頜處灰白的胡須,順著胤礽的話往下繼續笑道:

“殿下說得沒錯,老衲此次跟著靈慧大師雲遊途中,前往了不少地方,在南邊也見了不少各國的洋人,發現這些年西洋那邊確實開始發展起來了,不止西洋是如此,老衲還見到那彈丸之地的倭國也是不斷發展的,感覺他們的海事近些年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了。”

胤禔聽到“海事”二字瞬間荔枝眼就亮了,忙將手裏的玉米棒子放到桌子上,很有興味地詢問道:

“汗瑪法,您能詳細講講嗎?”

“汗阿瑪曾說:‘那倭子國最是反復無常,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故而不可給其稍許好顏色①。’”

“汗阿瑪一直都挺瞧不上那個島國的,覺得那是個不好的地方,之前爺也在尚書房裏聽漢學師傅們說這倭國很是埋汰,窮鄉僻壤的沒什麽好東西,那裏還地龍頻發,不是一個安全的島嶼,難道他們那裏的海事發展地很厲害嗎?有許多出海的大船和海軍嗎?”

“哈哈哈哈,皇上對倭國的評價倒也算是中肯。”

行癡聽完大孫子的話,看著胤禔閃閃發亮的荔枝眼搖頭笑道:

“在老衲看來,這倭國雖然地方不大,不過他們的國民倒是非常具有進取精神,你們想想以前他們隔著海峽來不到咱們這兒,唐朝時,腳下這片土地何其昌盛,萬國來賀。你瞧,他們就能想辦法派遣唐使漂洋過海地來咱這兒學習,學習大唐先進的技術以及各種各樣的文化。等到明朝末年的時候,他們的海事就發展到,可以頻頻騷擾我們那些沿海省份變成讓大明皇帝頭疼,怎麽除都除不盡的倭患了。”

“倭國人從向我們學習的學生,變成侵擾我們的敵寇,這不僅說明他們骨子裏的確沒有仁義禮智信這種優良的品德,也能讓我們看到這個國家的發展速度。”

“老衲這次最南是走到了福建那邊,在那裏碰上了不少倭國人,而且還聽他們嘴裏對西方贊不絕口,聽他們說他們的君王曾派人去西方學習過,老衲聽到這話心裏就懷有深深的憂慮啊。”

“老衲幼時就跟著湯若望學習西學了,知道這門學問,眼看著如今西學隨著這些各國傳教士在全世界各地裏進行傳播,怕是百年之後,這西學就會成為遍地開花之物,倘若我們不及時跟上,恐怕往後要落人一步呀,到時候我們的子孫後代可能就比不上人家了。”

“汗瑪法,您說得真是太好了!”

耐心聽完行癡長長的一番話,胤礽的瑞鳳眼也和胤禔一樣變得亮晶晶的了,一臉崇拜地望向他汗瑪法,心中也對任性的順治改觀了不少,尋思著怪不得這位年紀輕輕就有魄力能夠放棄帝位出家當和尚呢,就這開明程度以及極具前瞻性的眼光,比他汗阿瑪可是要開放多了!

康熙也將他汗阿瑪的話,皺著眉頭一字不落的聽完了。

他其實也不迂腐,不是不知道這些事情,只不過他如今身處帝位,難免就會顧慮到往後愛新覺羅一族帝位的傳承,他汗阿瑪如今什麽都不在乎了,成為世外高人,自然可以冷靜地看待這些東西。

雖然他自認自己沒有他汗阿瑪可以拋棄滔天權勢和榮華富貴的魄力,但他坐在龍椅上能夠清清楚楚看到倘若真得傳播西學、開民智,百年後民間究竟會發生什麽樣的事情了!

他們滿人連嫡長子繼承制都不在乎,更不會過度計較開授西學課堂的事情,因為滿人人少,參加科舉的就更少了,這件事情從根本上來說,其實是觸碰不了多少他們的實際利益的,但讓那些自幼就深浸孔孟儒家之道的士大夫、莘莘學子知道朝廷要廣開西學了,這些人可是把儒學當成自己的信仰,更不開放的呀,那此舉一個不好,可就是要得罪天下間所有的讀書人了,實在不是一件拍拍額頭就能幹的事情呀!

行癡將自己兒子糾結的神情看在眼裏,心中不由嘆了口氣。

這些話其實也藏在他心裏許久了,這也是他為什麽明知康熙要來五台山,得到消息後還帶著智空小師弟告別靈慧大師,匆匆返回寺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