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民以食為天(第2/4頁)

東國現在的發展很成功,有些人認為東國行我們也行,這不僅是一種錯覺,也是一種幻覺。

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能有東國那麽大的體量,那麽深厚的文化積澱,那麽高的勞動力素質?

而且有人只看到了東國改開後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但是你們注意到在改開前的那幾十年的積累與準備嗎?

那麽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和社會改造,不僅把全國的土地都犁了一遍,還把全國的舊階層都打碎後徹底犁了一遍,代價相當沉重。幾裏國有這個過程嗎,我們這一課補了嗎?

第二種傾向,還有一些同志有海外教育背景,凡事主張借鑒與學習發達國家。

這種思路也不能說錯,但如果說某些發達國家用什麽模式,我們就用什麽模式,然後便可以同樣發達。這已經不是幻想了,而不顧事實的妄想。

因為這麽多年來,幾裏國就是這麽做的,我暫時就不展開了。

言歸正傳,還是說農業。幾裏國跟東國不同,沒有幾千年農耕文明的歷史積澱,也幾乎沒有多少掌握傳統農業技術的人口。

我們也沒有太多的歷史包袱,更沒有以家庭化土地再分配經營的方式,以穩定農村社會的必要,因為我們連傳統意義的農村社會都沒有!

歷史上的殖民者,想直接在部族社會的基礎上,搞現代工業文明的城市化,在郊野則掠奪各部族土地發展種植園經濟,是幾裏國自身的遺留問題。

我們今天再來吐槽歷史,已經無濟於事。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符合幾裏國的實際情況,假如強行實施,我們是要搞廣大新鄉村的母系氏族社會嗎?而且這種分割化、碎片化的農業,是以犧牲效率為代價的。

根據現實條件,集中開墾與經營規模化的農莊和種植園,這是更合理、更可行的選擇。我們要討論的具體問題,就是在這個前提下,怎麽去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目標。

有來自歡想實業的委員,中午用餐閑聊時還提到了,如今東國已經出現了用二氧化碳直接合成澱粉的技術,效率遠遠超過傳統農業,我們的研究部門是不是也要跟進?

我覺得這不是玩笑,我們的農業科研部門不可能跟進太多的項目,但這個方向是可以關注的,哪怕只作為未來的技術展望,但並不能指望現在就有成果。

這應該是科研方面的議題,我提前說了一點。之所以要提這個話頭,因為迄今為止最靠譜的、轉化效率最高的澱粉生產作物,就是木薯,它也是最適合幾裏國的氣候條件的作物。

木薯的生產與加工,我們有很大的優勢,甚至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在座的諸位不要妄自菲薄,認為幾裏國什麽都是落後的,其實我們也有領先的領域。

木薯的產量雖然遠遠高於世界上現有的各種主食,但是它用做主糧一直有兩個限制。

其一是有毒,又不耐保存,必須在短時間內就經過磨碎浸泡加工,這個過程又極耗勞力,所以過去的人們只能現挖、現做、現吃,勉強填飽肚子就很難再幹別的。

第二個限制就是口感不好,過去只是簡單煮成糊糊,而且營養也不全面。

現在這兩個問題我們不僅都能解決,而且能解決得很好。在大面積集中種植木薯,適當輪作和全株利用方面,非索港農墾區積累了充分經驗,更重要的成果是在加工領域。

歡想實業研制了專門的設備,大規模集中采收並進行處理,以工業化方式去毒後,生產出可長期保存的木薯原粉。

更重要的,我們還研制了多種食品加工方式,適當加入少量的其他食材,改善口感和營養,推出了各種面條、饅頭、花卷、面包等終端產品。

僅僅是面條,我們就搞出來十幾種,並且推廣了更多的烹飪加工方式,使口感更好、更豐富,更能夠改善生活品質。

這一項農業技術成果,包括配套的烹飪加工方式,要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它保證了我們的糧食安全,各種產品除了用作口糧之外,還可以用作輕工業原料。

木薯的高產和應用推廣給了我們足夠的底氣,在農業方面能節約更多的土地去種植其他各種作物,並發展畜牧業和養殖業。

所以要明確落實的第一個農業項目,就是確定木薯的種植範圍與面積,大力進行技術推廣,加工廠以及食品宣傳都要同步配套,而目前這份綱要中並沒有明確。

還有一些同志也意識到了農業的重要性,提出了很激進的發展思路,我看這份綱要在涉及農業問題時,幾乎都是這方面的思路。

草案中提到,我們要利用現在難得的有利條件,更具體的說,就是可以爭取到東國方面的援助,包括技術指導、專項貸款、物資援助,爭取在五年內全面實現集約化、機械化、工業化農業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