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方外之缺(第4/6頁)

丁奇:“這些方外秘境的來歷,我也百思難解。我方外門有一位太上長老莊先生,倒是說了一種可能。”

華真行追問道:“什麽可能?”

丁奇不緊不慢道:“莊先生告訴我,這些方外世界,並非仙家高人所刻意打造的洞天結界,而可能就是他們的形神所化。”

華真行吃了一驚:“您說什麽,形神所化?”

丁奇:“我知道這很難理解,但每個人的形神都是一個世界,只是有人清晰有人混沌。華總導的形神,難道就不會顯化為你所預見的國度嗎?”

華真行趕緊搖頭道:“不不不,這是兩回事,那是我的夢想與理想。”

丁奇笑了:“人有外求,亦有內求。

形神化為一方世界,華總導與我皆無此境界。莊長老姑妄言之,我在此姑妄說之,二位也就姑妄聽之。

華總導這段時間與昆侖各宗修士約飯局,也接觸了不少人吧。修行有各種所得,但其終極所求又是什麽?

長生久視、自在逍遙,這是很多人的答案,但這個答案也是他們聽來的。

假如真有人做到了,又會怎樣,如傳說那樣飛升成仙嗎?那麽飛升成仙之後呢,去了傳說中的仙界嗎?

可是仙界何來,它從一開始就存在嗎?是先有仙人後有仙界,還是先有仙界而後有仙人?

倘若是前者,那麽當初必然有人成仙卻無仙界可去。倘若是後者,也可能有人成仙卻因種種緣故,比如未得指引而未登仙界。

我未到那種境界,並不完全理解,所謂長生久視又有何求?莊長老倒是說了一種可能,那便是形神自化天地,古人亦有‘自化’之說。

此未必是正途,但也是一種嘗試,我們尚不理解的嘗試。這樣的人希望打造一方什麽樣的世界,形神便顯化如此。

至於顯化的規模、是否能完全如所願,則看修為境界。比如這處小境湖若是如此來歷,也能看出當年仙家形神之境。”

華真行就跟聽天書似的,過了半天才反應過來道:“這只是個假設,假設有這種可能,小境湖確是個好地方,那麽神隱之國呢?

神隱之國是個荒涼死寂之地,五百年前當地有土著部族遷徙進入,到大約五十年前全部滅絕,那裏就像個巨大的遺跡和墓葬。”

丁奇搖了搖頭道:“這是你今日所見,當初並非如此。五百年前那支問部族的祭司,是如何執掌了控界之寶?必然有族中傳承。

他們願意舉族遷入,當時肯定是個好地方,至少比外面惡劣的生存環境要好得多,那是庇護部族的世外桃源,至少他們是這樣認為的……”

按丁齊的理解,形神所化的方外秘境,並非一成不變。假如有個部族生活在其中,會對環境造成影響,打破一個均衡進入另一個均衡。

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可能已不適合那個部族生存,他們在變化的過程中滅絕。部族滅絕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疫病流行、人口減少、基因退化等等。

所以丁奇剛進來的時候就說了,方外世界不適合當成宗門道場,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洞天福地。假如有人避世於此,那麽他們的世界就只有這麽大。

曼曼突然插了一句:“那個部族,就算他們不躲進神隱之國,也有可能會滅絕。黑荒大陸滅絕的部族多著呢,我們海神族也差一點就滅了。”

丁奇點頭:“說的也是!我所經歷的方外世界,也有很多有部族生活其中,至今不僅尚未滅絕,而且還活得挺好。”

華真行:“這些待會兒再討論,還是先說方外世界的來歷,丁老師認為還有什麽別的可能嗎?”

丁奇:“還有一種可能,我也是聽莊先生說的。它未必是未得登臨仙界的仙家顯化,也有可能是歷天刑失敗的一種結果。”

華真行:“啥意思?”

丁奇:“你不知道?”

華真行:“我真不知道。”

丁奇:“那我倒不好多說了,但修行有劫數,華總導肯定清楚。你所創的養元術,在初級階段,通過各種方式消減了劫數影響,可以幫助學員成功通過考驗,但並非劫數不存。”

華真行:“是的。”

丁奇:“那麽世間修行的盡頭,最終迎來的便是天刑。我對天刑並不了解,但總之很難渡過,假如歷劫失敗,便是一世修行成空。

修士歷劫失敗的情況有很多種。有那麽一種情況,修士已知難以渡劫,即將形神俱滅,於是將形神化為一方世界,以免徹底無存。

他還能將這方世界傳給後人,否則神隱之國中的那個部族,他們的祖先是如何得到那根骨杖以及開戶門戶的傳承?有關神隱之國的傳說,又是怎麽來的?”

曼曼答道:“傳說是神的指引,那裏有天神創造的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