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人間(第5/6頁)

羅柴德問道:“那前人的積累呢?”

崔婉赫:“那是可以更好努力的條件,讓人們能夠在更好的基礎上去努力,從而創造與得到更多。當然了,這世上也有不想努力的人,都是個人的選擇。

所以風自賓先生的意思,有些東西不應該瓜分歸哪個私人所有。比如歡想實業,比如歡想特邦。

所謂的平等,不是也不可能是絕對意義上的均分,只能是規則上的盡量公平。人們早已明白,有些東西不能私有並繼承,比如官位。

現代社會中的官職,早已不能由私人繼承,但還有更多的東西,仍然是私有並繼承的,有些是可以的,但有些卻不應該……”

她的話還沒說完,就被鍥而不舍的馬台山打斷道:“風自賓勛爵,您還沒有回答我剛才的問題。”

風自賓笑道:“方才公主殿下不是已經說清楚了嗎?羅醫生提了一個建議,理由是這樣可以給我帶來更多的財富。

而你又告訴我,如今世上最成功的大企業集團都是這麽做的。歡想實業要想獲得更大的成功、保證長遠的發展,也必須要這樣做。

可我為什麽一定要遵守這樣的財富邏輯呢?為什麽一定要在這樣邏輯框架下討論問題呢?假如走進你設定好的框架中,就等於認同了你說的一切都是正確的。

可是我為什麽一定要跳進去呢,去追求他們所認為的追求?我根本就不在乎個人能擁有多少財富,豪斯先生身為大神術師,此生所求恐怕主要也不在於此吧?

假如剛才那個故事太過荒誕,那麽我就講眼前的現實吧。這次來我們也經過了新田鎮,歡想特邦最早建立的市鎮,你看見那裏的家庭式居民區了嗎?

這裏不缺地,所以家家戶戶後面都有一塊空地,沒有修院墻,但可以自已做籬笆紮起來,面積也不大,只有九十平方米。

大多數人家都用來種蔬菜了,各種蔬菜。這裏的氣候條件很好,很多蔬菜都能常年生長,一年四季想做飯的時候,都可以到後院掐一把新鮮的嫩菜。

假如哪天想換換口味,左鄰右舍也可以交換不同的菜,總之就在那個生活區裏,只要當地能種的蔬菜,你幾乎都能找到。

那裏的居民幾乎都是東國人,東國人的飲食應該是世上最為豐富的,有條件可以做出各種菜式來,也是世界上人均蔬菜消耗量最多的。

這是多麽大的需求?而歡想實業自已也有蔬菜基地,假如按照你方才的邏輯,怎麽能允許這種情況存在,這要少賣多少菜、少賺多少錢?

更何況生活區就是歡想實業自建的,包括住房,也包括後院可以種菜的空地,都是歡想實業提供給居民的,這不是跟自家的買賣為難嗎?

還有更聰明的人,會說出另一番道理。分戶庭院式種菜,其效率遠不及規模化的現代蔬菜生產基地,還浪費了人們大量的精力。

與其如此,不如讓人們將精力用在能創造更多價值的工作上,節約出更有效率的勞動時間,蔬菜供應就交給現代化的生產基地吧。

這有沒有道理?假如就按照這樣的敘事邏輯,簡直太特麽有道理了!

但是我要告訴你,在自己後院空地上種菜並非一種強制性的勞動,而是工作之余的一種休閑,一種生活情趣,甚至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

不同的人會種不同的蔬菜,也有省事的人不種菜,種一些花木和果樹,還有人幹脆就把那兒改建成茶棚,或者雨天也可以搞燒烤聚餐的涼亭。

有不少居民就是養元師,種了金線竹一類的靈植,今年還有種五花谷和純元豆的,平日以法力培育。

這世上一切生產活動的目的是什麽?若答案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與物質需求,那麽這就是一種很多的方式。

假如你認為是為了滿足某個集團、某一類人,永無止境的資本增值沖動,那麽你可能就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至少不會主動給他們創造這樣的條件。”

馬台山嘀咕道:“到哪裏都喜歡種菜,小農習慣。”

風自賓也不生氣,只是笑道:“我有一位長輩,就有嚴重的自然自適小農思想,而我受他的影響很深。”

崔婉赫:“凈塵羅法陣中,哪怕種個蘿蔔都賊好吃。”

克蒂婭:“聽著我都很向往了。”

羅柴德:“您不是有拉肯大花園嗎?”

馬台山又頑固地將話題扳了回來:“就不說種菜的事了,按照崔女士剛才的說法,勛爵先生的話也充滿了矛盾。

您擁有歡想特邦的一切,那麽對其他人來說是否不公平呢?假如您是成功者,愛他人的努力是無用的,因為無論他們怎樣努力,都不可能成為另一個你。”

風自賓點頭道:“你說得非常對啊!從一開始我就承認,這就是資本集中的終極形態的展示,我就是一個反面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