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2/2頁)

與此同時,年近十八的許清元也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問題。

官媒幾次上門要給她說親事,前幾次許長海都以她年齡還小推拒過去,但今年她芳齡待嫁,再用年齡當借口就有點說不過去。

某天晨昏定省的時候,許長海疲憊道:“去考鄉試吧,考中後為父替你招贅。”

當時許清元被雷到無語,她差點脫口說出自己永遠不會成親的想法,但覷著許長海的表情,還是把話咽了回去。

車到山前必有路,慢慢走慢慢看吧,總會有辦法的。

辭別父親諸人,她仍舊一人踏上趕考的路途。

鄉試一般在八月各省省城舉行,故又稱秋闈。有這身墨藍衫裙,出行方便許多,這次許清元選擇的是陸路,她四月出發,從汀州抵達北邑省省城大約過去一個月左右,時間寬裕,可以在本地熟悉環境,好好備考。

作為選拔舉人的考試,鄉試的規格再升一等,主、副考官由皇帝欽命,到達各省後即刻與本地官員組成的“考委會”成員一同鎖院。

鎖院意指所有考官必須入貢院封閉,完成命題、考試、閱卷、確定名次等工作,放榜結束後才可以出貢院。在此期間的衣食住行皆有專人負責,就算有意外情況也不允許出院,否則會被監管官員嚴加盤問,一旦查出什麽,等待考官的將是嚴苛的刑罰。

此舉保證了考試的公平性,防止考官透題、露題,可以看得出朝廷對於科舉十分重視。

北邑省的鄉試主考官是內閣學士章大人,副考官是董翰林,兩人昔年都是進士出身,學識淵博,為人清正。

本地考生接到考官人員確定的消息後,這兩位大人的文章頓時脫銷,許清元作為嘗到過甜頭的人,自然也不會落於人後。

成功與艾春菲會師後,兩人決定合租民居,一是比客棧花費少,二是環境更清凈一些,適合學習。

見面後許清元向她打聽過晉晴波的消息,艾春菲道:“三年前我參加鄉試之時,沒有見到晴波姐姐。”

當初晉晴波斬釘截鐵地說要來考一次試試,但為什麽不僅沒來,而且這三年間幾乎與她們斷絕了聯系呢?

難道她出什麽事了?

兩人思來想去都有些放心不下,最後找到省城的一家鏢局,花錢雇人路過淮陽縣的時候去谷堆村打聽打聽晉晴波是否還在村中,人可安好。

除了這樣,目前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她們暫時將心思轉移到鄉試復習上,像之前的考試一樣,復習、研究考官文章、針對性練習、模擬考試。

同時為獲取最新的消息,兩人會定期出門交際,所幸省城的風氣要更加開放一些,女子的文會她們自然可以參加,甚至有些文人會舉行不限男女的交流會,這個時候她們也不會被拒之門外。

今日她們就參加了省城本地一位頗具名氣的秀才舉辦的詩友會,雖然不限性別,但能跟異性熱切交流的也不算多。許清元和艾春菲除了探聽消息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認認臉,哪些人有可能考中,哪些人背景強橫,別到時候得罪了人都不知道輕重。

這些人中,名氣最大的是一位叫盧稷的秀才,聽說他爹就是大儒溧陽先生,他的學問也是其父從小一把手教的,十三歲便考中童試,又潛心沉澱了幾年才出來考鄉試,眾人都猜測他就是奔著頭名去的。

許清元一手握拳半遮住口型,小聲對艾春菲道:“你縣試完出來對的答案就是人家父親寫的。”

艾春菲也遮遮掩掩道:“誰想到能在這看到他兒子呢……”

在兩人嘰嘰咕咕的時候,她們發現周圍很多人的神態動作跟自己如出一轍,只不過眼神看向的都是許清元這邊。

得,看來自己也成焦點人物了。許清元回想一下自己的童試成績和書籍銷量,好像出現這種情況也並不是什麽意料之外的事。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