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郢都繁華, 商鋪轉讓交替也是常事,誰也沒注意到在白馬街的某個小鋪面悄無聲息地換了東家正式開張。

過路行人看到新開的店鋪, 覺得很是奇怪, 怎麽這鋪子就開著一扇較大的窗口,大門並無一個客人出入,只有一位長相討喜的女孩子端坐在窗前, 拿著一張一臂寬的寫滿小楷的羅紋紙正在細細品讀。

附近一所書院的學生應思卉特意在午休時間跑到白馬街上買紙墨,因為這裏的價格比書院門口的鋪子便宜不少,她出身貧寒, 家中供讀已然不易,自己平常都會過的儉省一些。

跟紙墨鋪子的掌櫃幾番講價, 應思卉終於以較為低廉的價格買到紙墨,她愉快地朝書院方向走回去, 卻在經過一家鋪子的時候突然停住了腳步。

應思卉看看那專心致志讀著什麽的姑娘, 擡頭看向鋪子的店招名。

覽文亭。

好新奇的名字,不知道是賣什麽的, 但似乎與文人有關。應思卉好奇心起, 上前一步, 叩響窗台,問店家:“姑娘,你這是新開的店嗎?賣什麽的?”

店家姑娘不是別人,正是被許清元委任過來照管報亭生意的方歌。

方歌未語先笑,給人的印象很好:“這位姑娘, 我們店確實剛剛開業,至於賣什麽……”

她朝面前與窗口齊平的桌子上一努嘴:“就是這個, 姑娘一看便知。”

應思卉從桌面上拿起一疊羅紋紙, 緩緩展開, 一下子就被密集的信息量沖擊到了。

在這個時代,邸報已經趨於完善,甚至設置了專門用於出邸報的官方機構——通政司,它在內閣附近設有抄寫房,通政司每天都有專人往返抄寫房拿取當天的時事新聞。

邸報的內容包括皇帝的言行,軍事外交,大臣的重要奏章,朝廷的重大決策事宜、公告和律令,甚至也包括官員的升遷和罷黜。京城地區的官員每天都能拿到記載前一天重要新聞的邸報。邸報一般是一張對折的雙頁紙,類似於現代的報紙。

但京城以外官員很難每日拿到邸報,根據與郢都距離的不同,地方官員接收到通常是成冊的邸報,上面可能記載著上一旬的消息,甚至是上個月的消息,時效性極差。

不過也比平民百姓之家要好,他們根本沒有獲取邸報的途徑,對時事政治的了解和素養與官家子弟有著天壤之別。

所以當應思卉看到這份叫做《郢都雜報》的報紙時,立刻被其上面所記載的京城熱點話題深深吸引。

——四月,臨安公郡主大行生辰禮,聖上賞賜……改賜封號,享食邑。馮禦史連參郡主十天,郡主道:長者賜不敢辭。但郡主自知違制,自請禁足親王府一月……

“怪不得去過郡主生辰宴的老師回來後神情那麽嚴肅。”應思卉喃喃自語,忍不住繼續往下看。

——《獄令》經內閣審議通過,正式頒布,於今年中秋後生效施行……

她思量一番,然後想起什麽來似的偷偷看了一眼方歌,心中告訴自己,再看一個,看完就走,不然太過失禮了。

——禮部法人司設置專家委員會,充分聽取商會專家的意見,公正評定法人資格……

應思卉又是恍然大悟:怪不得這陣子總是聽同窗們念叨著什麽法人司、專家委員會的,原來是這麽回事啊。

方歌謹記許清元的叮囑,即便有文人在門口站一天,把報紙內容都看了一個遍,也絕不趕客。因此也不出言催促面前的女學生,繼續保持著喝茶讀報的悠閑姿態。

讀完上面三篇文章,應思卉沒忍住又往下看去。

第一次做報紙,許清元非常保守的每頁都做了四開版,綜合整份報紙,一共收錄十六篇文章,內容充實而豐富。

應思卉一站站到下午上課時辰,她不能耽誤課業,但又實在放不下這份報紙,一狠心一咬牙拿出剛才買紙墨省下來的錢,向方歌問價。

方歌笑著說:“一張十文錢,姑娘要幾張?”

“一張,給我一張就好。”應思卉摳出十文錢交給店家,口中忙道。

下午課間休息,應思卉忍不住將報紙拿出來,津津有味地繼續研讀。這一幕被其他同窗看到,紛紛湊過來看她拿的是什麽新奇東西。

女學生中難得看到官家女子,但應思卉偏偏有這麽一個叫蕭娩同窗,她母親是京兆府衙門的官員,她將邸報從小看到大,見到眼前這份報紙,有些看不上地撇嘴道:“上面的內容都是邸報上有的,也沒什麽稀奇的嘛。”

但其他學生卻沒有應和她的話,反而在應思卉周圍圍成一圈,看的十分入神,時不時還交流幾句。

“臨安郡主過生辰怎麽又礙著言官了,我看他們就是閑得慌,芝麻大的小事都要參奏。”

“話不能這麽說,清瓏公主都還沒享受食邑,臨安郡主怎麽能違背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