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書齋老板開門見山, 直接對方歌道明來意,方歌自己忖度著這是個賺錢的法子, 但不敢擅自決定, 當晚就把這個消息稟報給了許清元。

看來古人也很有商業頭腦嘛,許清元終於等到肥羊上門,自然不會放過, 但為了不影響閱讀體驗及保持報紙的聲譽,她提出了三個要求。

第一,所有廣告不允許單獨開設板塊, 只能在報紙中縫發布;第二,每期中縫最上面都會寫明“廣告宣傳產品與本報無關, 請謹慎甄別信息,理性購買”這句話, 希望商家能夠接受;第三, 需要書齋老板或者以後可能的其他商業合作夥伴承諾,持該期廣告的報紙到店消費的人, 商家給予一定優惠, 優惠方式和力度需要在廣告中明確說明。

為防止報紙被重復利用, 她還幫商鋪想了一個辦法,每個顧客持當期報紙到店消費後,店家可以在自家廣告相應位置蓋章,以示此報已經用過,無法再次使用獲取折扣。

方歌聽的不住贊嘆, 忙記下來,第二天就把要求如實轉述給書齋老板。

書齋老板表示要回去好好思考一下, 別的不說, 折扣的事就得好生算算, 別忙活一陣子到最後還賠上錢。

之後陸陸續續又有幾個商鋪找上門,類型比較集中單一,就是書齋、筆墨鋪子等等跟文人用具有關的店鋪,最多就是有個定做文人衣衫的裁縫鋪子找過她們,其他類型的廣告對報紙似乎都不太感冒。

並且目前磋商中的幾家商鋪因為還不太清楚回報率,都不肯出高價。

經過一旬時間的思考,書齋老板最終第一個點頭同意許清元提出的條件,向他們支付廣告費十兩銀子,在七月中旬的時候,他的廣告終於見報。

書齋老板坐在店裏,心裏有些緊張:不知道這次試水的效果如何……

他靜等一上午,店中雖然有客人上門,卻都沒拿著報紙,心中就有點虛得慌,等到這一天下來,只有兩位客人是拿著報紙上門購物的,老板不禁大為後悔,嘆自己居然看走了眼,這廣告的作用看來是有限的很。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接下來的半個月中,因為看到廣告,為了獲取折扣特地來他店裏購買文房四寶的人越來越多。書齋老板默默計算著數字,最後得出一共有六十多個人都是拿著報紙來的,這樣雖然每筆打八折,但總利潤依然成功增長不少。

在這半個月中他逐漸想明白了,筆墨紙硯對文人來說是剛需品,但一般是等到用完的時候再來采購,廣告承諾的優惠又沒有時間限制,所以不會出現集中在某一段時間購買囤貨的情況。

他觸類旁通,立刻想到另一種營銷手段,那就是給優惠加上限制時間,這樣可以有效提升短時間內的客流量。

於是在一個月後,書齋老板再次找上方歌,表明自己想要繼續借用報紙進行廣告宣傳的意圖。但他沒想到方歌卻微笑著婉拒道:“不好意思劉老板,這個月的廣告版面都已經訂滿了,您等下個月再來吧。”

書齋老板吃驚過後,立馬反應過來:“不用等下月,我現在就定!”

方歌更抱歉:“劉老板,市場日新月異,千變萬化,誰知道下月會變成什麽情況,所以我們報亭只接受一個月以內的預定。”

劉老板只得遺憾離開,就在他接洽的這會兒功夫,店中又來了幾家商鋪的老板,劉老板暗道下月自己得早點來,萬一被別人給搶先一步,萬一那人再是同行,他可就損失大了。

獲得穩定的廣告收入之後,報亭的經營狀況扭虧為盈,方歌也就有了更多資金去雇人手抄報紙,也能給予撰稿人更多稿費。

此外,她們每期報紙都會載明投稿需求和地址,逐漸的,越來越多的文人選擇向報社投稿。

投稿文章的類型多種多樣,而且不乏佳作,許清元為保證報刊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性,特開設讀者投稿專欄,其他版面則盡量還是通過約稿獲取稿件,用以保證報紙的質量和主題、基調。

《郢都雜報》的發行量從一開始的一百份到二百份、三百分,再到現在的五百份,規模增長到這一步,許清元及時喊停,即使市場還沒有飽和,也不再加大發行量。

方歌不解,也曾就這個問題問過許清元。

許清元的回答是:“壟斷會殺死市場,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注]

果不其然,到這年年底的時候,京中突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許多家報社,什麽《京報》《郢都日報》《旬報》等等等等,有的報社因為運營得當成功盈利,更多的報社沒有維持幾個月便慘然倒閉,但最終存活下來的,報紙質量都很過關。

京城文人的精神生活因此更加豐富,公共話題的普及和科普文章的傳播使學生們的知識面和思考深度有所長進,這時候方歌才突然明白了自家小姐那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