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然而實際上, 商人這邊也並不是意氣用事。佟三娘並不是單純為幫助許清元才提出的方案,這對她本身同樣有利。

在商業興盛以後, 飛速發展的法人主要集中在輕工業、手工業上, 因此產生的工作崗位女人也可以完美勝任。部分女子開始走出家中的一畝三分地,融入社會。而這部分勇敢的人卻依然遭受著其他墨守成規的老古板的偏見,女工們自然想要爭取權益, 為自己正名。而商人也需要保證自己用人的便利,擴大人才市場。儒家那一套男尊女卑的觀念在他們心中可不如在文人那邊牢靠,只要是出於利益的衡量, 為女子權利呼號也不算什麽。

其中,佟三娘所處的紡織業更是如此, 她雇傭的工人百分之九十都是女子,這些人能走出家門出來工作可謂是克服了千難萬險, 就這樣時不時還要受到非議, 給她們順利工作造成了許多阻礙,而且隨著她企業規模的擴大, 經營地域不僅限於京城之後, 招工難的問題更加突出。郢都作為京城, 風氣算是比較包容開放,一去到地方上,招女工簡直困難百倍。

就像當初《郢都雜報》宣傳女性勵志故事後,她家工廠的招收情況瞬間有所改善一樣,許清元作為齊朝有史以來第一個女狀元, 她如果能打破翰林院只準男人進入的規則,一定會帶來不凡的影響。

家中產業做到如今的地步, 佟三娘的眼界和城府也早已不可與當初同日而語。她最後一次挽留許清元, 雖然開出了非常優厚的待遇, 但卻沒有再說利潤分一半的話。自己掌控法人已經成為她的習慣,許清元的建議她固然會極大程度地采納,但權力還是握在自己一個人手中比較好。

這大半年中,許清元一直未得以入仕,朝廷不是沒有向她拋出過橄欖枝,不過狀元任官都是由皇帝親自任命,吏部三不五時就會通知她有個某某官職空缺,覺得她比較合適,但她從未點過頭,皇帝自然也順著她的意思,跟黃老尚書就那麽耗著。

開春後沒多久,清瓏公主下嫁兵部尚書府中,許清元到場恭賀。因為去年冬天多災,清瓏公主自己提出要將婚禮簡化,官民大贊其愛民之心。

婚禮九盞宴會後,皇上皇後回宮,眾賓客直熱鬧到大半夜方才散去。臨走前,清瓏公主拉著許清元道:“你不要擔心,本宮會幫你的。”

惡劣的自然災害不僅對大齊影響深遠,邊疆靠天吃飯的遊牧民族沒有齊朝的家底,根本受不住這一遭。因此整個冬天邊境都不太平,時常有外族騷擾,奸淫擄掠之事也常有發生。到三月份左右,饑寒交迫了一整個冬天的他們更加大膽,齊朝的東北、西南方向一兩個月內爆發了十幾次中等規模的沖突。因為與齊朝和親,西北河夷雖然沒有侵犯邊境,但派過幾次使者哭窮求救濟,為了百姓和面子,朝廷只能出錢出糧幫他們度過難關。

東北、西南邊境的邊民不堪其擾,而且沖突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皇帝也十分惱火,滿朝文武更不會覺得這是什麽有面子的事情。而邊境駐軍的情況自然也沒有多好,一次次向朝廷來信請求增派兵力,種種矛盾亟待解決,可國庫的錢卻是有限的,只能看向待宰的肥羊。

貿然提高稅收會招致商人們不滿,但胳膊擰不過大腿,朝廷有權,商人就成了錢袋子。

商人紛紛推舉許清元進入翰林院,這是他們提出的利益交換條件,皇帝自然是一百個樂意,黃老尚書現在是騎在老虎背上,上下都為難。

如果不同意許清元入翰林院,那一頂不顧朝廷安危的大帽子就要扣下來,官商矛盾也會繼續惡劣下去。如果同意,那還不如當初早點點頭,省的還把管志義從翰林院調出來,損失一員大將。

最近尚書府的氣氛十分緊張,上上下下都格外小心謹慎,生怕行差踏錯一步。在黃嘉年還在尋求其他解決方法的時候,沒想到卻是黃老尚書先打算妥協。

“父親,一定還有別的辦法的,不過是一群商人,難道還轄制不住他們嗎?”

黃老尚書的臉上滿是疲憊,他已經知道自己棋差一招,差的不是權勢,是對方根本在以逸待勞。法人的設立發展已經開始逐步改變現有的局面,商人對於工人需求的上升與他們對女子的壓制之間的矛盾逐漸擺到了台面上,趁現在讓步,或許還能來得及跟對方提條件。

昭明二十五年四月,經寧中書和兵部鄭尚書的多次奏請,去年高中狀元後一直賦閑在家的許清元被皇帝任命為翰林院編修,正七品。

按照道理來說,狀元應當任從六品的修纂,榜眼探花任編修才對,可經過黃老尚書的斡旋,許清元被迫降一品級,當聽到委任聖旨的時候,她絲毫沒有猶豫不滿,千恩萬謝地接受旨意,長長的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