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多虧有安鄲, 許清元還算順利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周圍人不斷投來打量的眼光, 她每次都會對他們回以一個微笑, 然後對方就會有些不好意思地轉回頭去。

許清元新上任頭一天,感覺十分新鮮。方才她站在翰林院大門口,端詳了半天門口的幾顆老槐樹, 然後邁進大門,穿過登瀛門,這時她才發現翰林院是一個典型的三進四合院。進入主院後, 更是大開眼界。這裏不知是由哪位名家設計的,院中草木葳蕤、花植錯落有致, 繁盛的植物周圍隱隱綽綽露出幾處休憩之處,東南角的亭堂, 東北角的小池軒社, 處處精美,充滿了文人的巧思。

院中還擺放著幾口陶制官窯大缸, 水面覆著幾片綠荷, 二三尾大魚正遊弋其中。廊下青竹掛簾被用紅色結繩束起, 風雅自然,井然有序。微風吹過,樹木枝葉的搖晃聲、魚兒擺尾的泠泠水聲,和著竹簾交錯碰撞聲,讓人心曠神怡。

問明她編修的身份後, 小吏引著許清元進入編檢廳,這裏就是她以後的工作地點。

在此處的修纂、編修以及考進來的庶吉士們主要負責起草詔書及編纂書籍等等, 聽起來好像不是很忙, 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現在負責起草詔書的部門主要是門下省和翰林院, 門下省起草的叫外制,翰林院起草的詔書叫內制。內外有別,一眼便知,門下省起草的詔書重要程度遠遠比不上翰林院。

但也不是每個翰林都可以起草詔書,一般來說該工作主要由修纂負責,編修輔佐。除了內制詔書外,祝文、冊寶文、冊誥文、碑文、諭祭文等也由翰林院負責,可想而知是多麽龐大的工作量。更何況還要兼顧史書的修編、校勘,一絲兒都不能出錯。萬一皇帝一時興起,要編纂一部專業書籍,那也是翰林院的活。

許清元坐下後,安鄲交給她一本前朝史書:“現如今我們同一批進來的翰林都在忙著勘校《魏書》,這是第三十九冊 ,許大人可暫行校對,學士大人到來後應當會對您進行安排。參考用書在過去後堂的書庫那邊,大人可自行取用。”

“我明白了,多謝。”許清元感激道,“晌午我請你吃飯。”

安鄲笑:“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話畢,安鄲歸坐,許清元攤開《魏書》,準備開始工作。

所謂勘校,大抵就是對史書的字詞進行考訂,如果有流傳下來的有不同版本,還要對兩者進行比較考據,證其正誤真偽。

像史書這樣的書籍,一般不存在兩種版本,所以她的主要工作是校異和訂訛。

雖然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但她大概聽說過勘校方法,因此上手還算快,忙起來也就忘了時間,直到五臟廟開始抗議,許清元才看到外面已經日上三竿。

她跟著安鄲到達翰林院中的飯堂時,此處已經人滿為患,便略有些驚訝的問:“翰林院竟然有這麽多人?”

安鄲笑道:“翰林院除學士一人、侍講學士二人、侍讀學士二人、博士九人、別見及典籍二人外還有六名侍詔,這算是院中固定的人數,此外,就是咱們這些第一甲出身的修纂、編修,進士中選館留下來的庶吉士,都是沒有定額的,這麽多年下來,也有五六十人。”

怪不得呢,看來翰林院的競爭也很激烈,這麽多人裏不知道最後能進入內閣的有幾個。

翰林院在宮中的好處之一就是夥食非常好,而且不用花銀子買,許清元吃的大呼過癮,但這頓飯應該算是沒請,安鄲不在意,說以後有空再請也一樣。

學士董大人上午在伴駕,直到申時初才回來。花白的頭發使得他看起來年紀比實際大上許多,應當有四十六七的模樣,他的個子十分矮小,眼睛卻炯炯有神,看著許清元的時候,她本能地覺得那目光並不算友善。

“你就是去歲殿試第一名許清元?”董大人的聲音低沉渾厚,聽不出喜怒。

在眾人的注視之下,許清元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行禮:“下官見過學士大人。”

“很好,聽說你十分擅長律法,”董大人沒等她回復,便道,“正好澧朝的律法典籍還未處理。就由你來負責吧。”

許清元只知道澧朝是距今非常久遠的朝代,並未有其他防備,幹脆應是。而聽到安排的其他翰林心裏卻明白,這是學士在難為人。

等她拿到典籍的時候,才明白對方給她出了個什麽樣的難題。澧朝沒有法典,而是以判例作為裁判的主要依據,後來逐步開始成文化,但是全是以詔令形式頒布的零星條例,這意味著澧朝法律具有繁雜、瑣碎、版本不一的特點。

她花費整整一個下午一共才編校好兩條,而這卻是其中較為簡單的條例。

本來翰林的下值時間在酉初時分,也就是17點左右,但是董學士走之前對許清元留下一句:“這個月內需編修完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