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2/2頁)

“罷禦史台者,非罷禦史”,反而是擴張了禦史的權力。但改制從根本上是為了皇帝更方便地監察中央和地方吏治,尤其皇帝還想要任命自己的親信鄧如玉擔任左都禦史,統管整個都察院,更是引起百官的激烈反對。

表面上皇帝不急著立刻全面推行都察院,但禦史台的官員和職位設置卻在一點點改變。

有弘文成之事在前,眾人沒想到皇帝收斂的如此有限,只能折中妥協。

之後,寧晗上奏折推舉清瓏公主任都察院左都禦史,鄧如玉任左副都禦使,女官皆上書支持。

因公主為弘文成扶棺時,其親口承認是個人意思,所以文官們當時便在使勁忖度公主突然掃自己親爹的面子所謀為何。思來想去,似乎只有公主想要積累名聲、參政爭權這一個原因。

男官們不待見女子摻和政事,有張聞庭這麽合適的人選在,他們也不認為皇帝會將皇位傳給一個女人,即便她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但換個角度來想,公主去做這個都察院禦史實在是再合適不過。

一來公主女人的身份無法繼位,翻騰不出太大水花;二則公主是皇帝唯一的骨肉,皇帝對她總會心存舐犢之情,所以她坐到左都禦史的位子後,可以借此與皇帝抗衡。這麽論起來,再沒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了。

見少有人反駁,皇帝佯裝大怒,將公主叫進宮中“罵”了兩個時辰,官員們聞訊反而更支持公主。

拖了一段時間之後,皇帝才“迫於”百官的壓力采納請奏,改禦史台為都察院,“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遇朝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讞平之。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注]”任清瓏公主為都察院正三品左都禦史,鄧如玉為正四品左副都禦使。

改制一事塵埃落定,皇帝辦成了一直以來想要做的一樁大事,心情好得很。

經過他仔細思慮,也最終采納了許清元的建議,寧中書和許清元壓下百官非議,保留丞相之位卻不任命官員擔任。

公主府中。

一身繡著孔雀的緋色官袍被掛在木施之上,清瓏公主一會兒摸領口袖子,一會兒摸摸補子,稀罕得很。

她眼神亮亮地看向許清元,問:“許學士著實厲害,本宮只不過照你所說去了一趟弘家送殯,便這麽快正大光明地步入朝堂了。”

“公主以後要改稱本官才是。”許清元笑著糾正她,“公主何不穿上試試合不合身?”

齊朝的官服都是官員自己花錢定制,料子暫且不說,補子的繡工也極精細,這一身可稱得上是造價不菲。但公主哪裏是缺這點銀子的人,既然送到她的眼前,定是無一不好的。

不過公主這會兒正在興頭上,聽了許清元的建議便真的拿進去換上,出來後還低頭仔細查看著問:“怎麽樣,是否有些奇怪?”

許清元笑著站起來,同她一起站到鏡子前,公主看著鏡子中的兩人,微微發呆。

內閣大學士只有五品,因此官袍是青色的,補子上繡著白鷴的圖案,許清元這一身看上去遠遠沒有公主自己的官服奪目。但當兩人站在一起的時候,清瓏就是覺得自己穿上了衣服也一點兒不像個官員,像是撿來的這麽一身一般。反觀許清元呢,她站姿隨意,目光平視著鏡中的自己,眼神淡然自信,嘴角帶著極淺的微笑,只消一眼,人們就能肯定她一定是朝廷命官。

清瓏公主蹙著眉頭仔細打量了一番,突然擡手將滿頭珠翠拔了下來。

“公主?”許清元眼神疑惑地看著她。

“戴這麽多東西頭重腳輕的怎麽案牘公務?”公主拿一根白玉簪將頭發盤在腦後,“這樣看著就好多了。”